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5月16日至23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期间,多个专题研讨会同期举行,共促技术交流发展。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水坝工程与人类文明发展”专题研讨会从全球视角追溯水坝工程的起源与发展,以良渚遗址水利工程为代表的各时期古代水坝工程为典型案例,交流古代水坝工程在防洪、运输和引水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及工艺技术水平,并探讨了水利工程对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支撑作用。
研讨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河海大学教授袁俊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副所长李云鹏等专家分别介绍了良渚遗址水利工程的历史演变、工程技术、科技内涵及其文化传播意义,并与世界范围内同时期的古代水坝进行了比较研究。
同时,在“数智赋能水库大坝建设和运维”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多家水利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涉水国际组织代表出席。现场发布了由中国水科院完成的《智能大坝理念与实践》一书。国际水电协会董事会主席安东-路易斯·奥利维尔、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等多名专家学者还围绕大坝在线监控、智能诊断馈控、智能温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无人碾压技术等议题开展交流。
此外,在“水库大坝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中,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水库大坝如何更好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展开交流,并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要求,深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在推动区域低碳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与作为。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结合实例和数据,剖析了内河通航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三峡巴西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部经理罗热里奥·马尔凯托·安东尼奥、亚非绿色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综合事务部高级经理穆阿兹·泽米尔·阿万分别通过三峡巴西和三峡亚非公司的运营实践,分享了三峡集团境外水电开发在生态共生与价值共创方面相关做法与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大会中,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携117个经典大坝工程和18项核心关键技术亮相,向全球展示了当代筑坝技术的“能建方案”。作为世界水电建设王牌军,该集团已在全球承建了包括世界十二大水电站中的前五座、中国全部十大水电站在内的各类水电工程1000余座,建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创造了5000余项精品工程和100多项世界之最,成为全球水利水电领域的“技术策源地”与“方案输出者”。
据悉,本届大会由水利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际大坝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牵头承办,旨在倡导全球携手交流,加强多边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更优质的大坝,让世界更美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