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小满过后,江西省井冈山市黄桃果园内,套着果袋的黄桃盈满枝头,静候佳期。这里是科技部定点帮扶工作的江西前沿阵地,小小的黄桃让这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黄桃是市里‘一茶四果’富农产业之一。之前因为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员,种植技术落后,黄桃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果子只能烂在地里,如今却成了城里人抢购的‘黄金果’。”5月23日,井冈山市茅坪镇村民谢俶宏站在黄桃种植基地,摩挲着套袋的黄桃,感叹道。
这场蜕变背后,是一场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为攻克井冈山黄桃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的难关,科技部帮扶团积极整合科技资源,以全链条科技赋能为切入点,为井冈山黄桃产业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打造井冈山黄桃高质量品牌形象,助力这一特色产业长远发展。同时,帮扶团积极支持井冈山完善人才引育体系,推动井冈山黄桃产业与江西省科学院、南昌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携手,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组建井冈山果业科技特派团,组织各方科研力量深入果园一线,开展黄桃种植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科技部帮扶团还不断深化科技项目引领,积极为黄桃产业发展争取科技项目支持,推动设立“黄桃提质增效技术与富硒关键技术推广示范”等项目。近年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已累计投入带动资金600余万元,重点突破黄桃产业发展瓶颈,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资源和力量。
科技创新带来的效益显现在田间地头。井冈山创新黄桃富硒种植体系,建立核心富硒黄桃生产示范园,构建了“土壤-根系-器官”硒迁移模型,通过外源增施硒肥使黄桃硒含量提升70%,富硒黄桃产业已然在罗霄山脉生根发芽,增产增收成效斐然。
“我们还给桃树建了‘电子档案’。”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井冈山果业科技特派团团长高柱展示着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将黄桃基地的温湿度、土壤pH值等数据实时传输,据此生成精准施肥方案。
在科技部帮扶团支持下,井冈山市积极布局“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创新链,制定2项富硒黄桃生产及富硒黄桃评价企业技术标准,涵盖多项操作标准,将关键参数量化,传统经验转化为适合本地实际的可复制技术标准,带动周边果园标准化生产。此外,该市开发残次果加工技术,延伸出黄桃果脯、果汁、果酒等附加值产品线,实现残次果收益翻番,构建起“鲜果+加工”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为搭建起“永不撤离”的技术支撑体系,科技部帮扶团还积极推动在井冈山建设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集聚科技人才,已累计提供技术指导300余人次,解决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21项。科技特派员长年活跃在果园一线,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技术后盾”。
在科技加持下,井冈黄桃品牌强势崛起,品质提升、品牌打响、销路拓宽,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目前,井冈山黄桃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为该市5000多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探索出一套“科技赋能+标准引领+全链创新”的乡村振兴模式。
“科技帮扶不只是技术移植,更是构建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部帮扶团井冈山执行团团长,井冈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胡晓明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帮扶,全方位培育创新动能,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让科技创新成为老区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实支撑。”
(图由井冈山市科学技术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