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拓 刘磊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5月22日,随着一根长5.5米的钢护筒顺利植入邕江江堤岩层,广西岑溪(粤桂界)至大新公路(南宁至大新段)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南新高速)关键控制性工程邕江老口特大桥3号墩钢栈桥平台首根钢管桩顺利开工,标志着南新高速公路即将拉开建设序幕。
邕江老口特大桥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全长693米,采用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结构设计,其中主跨长390米,4号墩主塔高140米,由中铁八局负责施工。目前正在施工的3号墩主塔高132米,该桥横跨邕江,是全线主跨跨度最大、塔身最高的斜拉桥,具有环水保要求严格、安全风险高、施工组织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性,大桥的建设对主线通车具有决定性影响。
面对特殊的“半水半岸”作业环境,施工单位中铁八局建设团队采用复合支护体系破解技术难题。“我们在承台岸堤侧设置32至34根直径1.6米的U型抗滑桩阵列,结合钢板桩连续墙工艺,打造出纵深达26米的‘地下长城’,相当于将九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嵌入地层。”据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徐勇介绍,这种“刚柔并济”的支护方案,既化解了大桥岸坡失稳风险,又为后续主塔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大桥3号、4号桥墩横跨邕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特殊工况,徐勇介绍,项目部在施工前期多次邀请专家现场勘察“把脉”,在做好专项方案的同时,统筹现场施工工序,积极引入绿色施工技术,通过护筒循环置换泥浆系统、移动式车载泥浆处理设备等环保装置,多措并举确保施工废弃物零排放。
据了解,南新高速起于南宁市西乡塘区、终到崇左市大新县,与巴马至凭祥高速公路相接。作为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横9”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新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填补广西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空白,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激活沿线经济与产业发展。此外,作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延伸,该路段不仅是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保障,还对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陆路互联互通衔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