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乳腺癌防治要从“单打独斗”迈向“全链条、全方位”管理

2025-05-24 22:43: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通讯员 熊新翔

5月23日至24日,2025年乳腺癌“山城论道”及CBCS指南主席团巡讲系列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150余家医疗机构、共计500余位乳腺领域专家学者参会,围绕乳腺肿瘤领域的最新前沿与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专家达成共识,乳腺癌的防治已经进入“全链条、全方位”管理新时代——从预防、筛查,到诊断、治疗,再到康复、随访,全环节紧密衔接、协同推进,相较于传统“单兵作战”模式,这一转变帮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指出,全球乳腺癌年新发病例已高达230万例,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在中国,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和筛查意识提升,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增长,患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如何在严峻的流行态势下,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曾晓华教授在会上强调:“早期乳腺癌若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处理,大多数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不足20%。因此,推动常态化乳腺筛查、提高公众乳腺健康意识,是当前乳腺癌防控的重中之重。”

“乳腺癌治疗涉及多学科交叉,面对疑难病例,仅靠单一学科难以实现最优方案,唯有协作,方能精准施策、提升全程管理质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表示,无论是面对早期乳腺癌还是晚期乳腺癌患者,都要摒弃单打独斗的思维。

“乳腺癌虽然起源于体表,但本质上是全身性疾病,易出现多器官转移。”曾晓华教授指出,传统诊疗中,疑难患者容易因多次转诊、重复检查等待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则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诊治效率和预后质量。

乳腺癌的防治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覆盖“防、筛、诊、治、康”的持久战。曾晓华教授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流程早已超越了“以病灶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从健康教育、定期筛查、专科评估,到个性化治疗决策、术后康复指导、长期随访管理,涵盖了患者所需的每一个环节。

“我们建立的‘全链条、全方位’两全管理不仅是技术上的协同,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曾晓华说,康复与随访人员为患者术后恢复、美学重建、情绪支持等问题提供一对一解答和指导。比如针对术后乳房美观问题,提供乳房重建等个性化方案,帮助患者重建自信。此外,中心还同步推进精准分子诊断与多中心临床试验,引入人工智能辅助阅片、智能随访系统等前沿科技手段,为乳腺癌的精准诊疗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