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携手赋能乡村振兴  种瓜得“豆”增收富民

2025-05-25 22:15:5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晏华华

小满时节,瓜果飘香。在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双井村,连片的设施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辉。走进棚里,翠绿的瓜藤肆意蔓延,圆滚滚的西瓜从叶片缝隙间探出脑袋,村民正在赶收最后一茬西瓜。

“头茬瓜四月下旬就上市了,目前西瓜已采收八成。”双井村党支部书记、双井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伟乐呵呵地说,“双井西瓜种得好卖得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家家户户初步实现‘4个2’,即亩产收入2万元,户均资产200万元、2套房、2台车。”

昔日的贫困村,缘何能将小小西瓜变成家家户户致富的“金豆豆”?

2006年,刘伟退伍返乡,落后的村容村貌让他萌生了带领家乡脱贫的念头。几经思考,他决定试种西瓜。

最初,刘伟在双井村复制“寿光模式”,投资建设设施大棚,却因技术“水土不服”亏损严重。次年,不甘心的他又到浙江台州拜师学艺,回来后将寿光技术与台州技术相结合取得成功,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村民见他赚了钱,便跟着他成立合作社。然而,随着种瓜规模扩大,销路却成了问题。

2010年,经荆门市蔬菜办公室联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栽培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率团队来到双井村。他们通过调研发现,村民先在大棚里种菜,等清明节后才种西瓜,七月上旬后瓜才上市。这时,西瓜市场已被河南、江苏瓜占领,外地瓜一斤才卖3到5毛钱,且量大挤占了销售渠道,本地瓜毫无价格优势。

针对这一问题,别之龙团队根据荆门土壤和气候特征,结合双井村大棚西瓜的需求,先后引进几十个早熟优质品种,实现了4月下旬至6月上旬西瓜供应周期全覆盖,与其他露地西瓜主产区错开季节上市。

近年来,双井瓜都赶在5月前上市,除了好卖,价格从“白菜价”跃升至2元多,行情好的时候还能到7元,身价翻了几番。

销路打开,种植规模进一步增加。刘伟介绍,合作社目前种植规模扩大至近万亩,社员从最初5户发展到330多户,还带动了周围15个村种植设施大棚西瓜。2011年,“双井西瓜”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8年,双井村因西瓜产业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种瓜效益虽好,但西瓜种植需要轮作换茬,这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经过实验探究,别之龙给出解决方案。通过推广“瓜—稻—菜”轮作种植模式,春夏种早熟西瓜、夏秋种晚稻、冬种油菜薹,使土壤系统在不同季节间干湿交替变换,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良了土壤结构。

2023年,双井村“瓜—稻—菜”轮作标准化基地每亩可产西瓜约6000斤,晚稻约1000斤,油菜薹约800斤,除去物料、人工等成本,每亩一季西瓜纯收入超过1.2万元,加上晚稻和油菜薹,每亩年均纯收入超过1.6万元。目前,每亩收入早已超过2万元。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