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5月19日下午,在合肥高新区火炬中学八年级(7)班的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赵以源使用火花学院(科学可视化教学内容及工具库)的三视图模拟器展示3D画笔拆解长方体。只见她在黑板上用手指一画,长方体图形自动拆解成平面展开图,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立体几何知识。
像这样充满高科技的教学场景,在合肥高新区的校园课堂上已成常态。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以“教育强基、科技赋能”理念,持续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助力“教育高地”建设,与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相适应的“优质均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在这里逐渐成形。
科技发力激活教学课堂创新基因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合肥高新区汇聚了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高能创新平台、知名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如何用好这些高科技单位来推动区域教育水平迈上更高台阶?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相关部门联合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共同发力,不断激活教学课堂创新基因。
火炬中学八年级(7)班学生小余曾经最怕上几何课,一想到那些抽象的立体空间图,小余的头就发蒙。直到赵以源老师搬出了动态数学软件和火花学院的3D可视化工具,他才感受到了学习几何的乐趣。“以前几何课很抽象,现在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小余说。
这样的教学改变,源于合肥高新区“部门+高校+企业”联合教研新模式的实践。合肥高新区教学研究室中学数学教研员、电教员马凤才介绍,“火花学院”是中国科大新媒体研究院打造的全球规模极大的科学可视化教学资源库,它将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好懂、好教、好看的交互式富媒体可视化资源,为一线中小学师生提供全新的课堂教学体验。
基于火花学院的SAAS服务,火炬中学教研团队将优质资源持续迭代,改变数字资源类型单一、生成形式单一的问题。“我们基于火花学院、动态数学软件、可视化技术、探究可视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变仅依靠纸本、黑板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突破初中数学抽象概念和重难点的教学。”马凤才说,如今,这种全新模式已在全区中学推广。
数智赋能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阅读是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合肥高新创新实验中学的智慧阅读教室内,八年级学生王雨(化名)通过讯飞阅读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
为放大阅读启智育人效能,2023年底,高新创新实验中学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智慧阅读教室,并开设智慧阅读课。
在课堂上,同学们登录自己的讯飞阅读本账号,便可以尽情地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此外,智慧阅读系统可对学生的阅读数据进行画像,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健康阅读、精准阅读。
“智慧阅读的融入,通过海量书籍资源、导师精讲、阅读任务串联师生共读、家校共读等,在提升课堂感染力的同时,全面增加课堂‘知识含金量’,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高新创新实验中学负责人说。
数字化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在全区均衡布局。在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学校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构建“资源精准推送+动态评价”系统,为科学素养薄弱学生定向推送科普资源,为艺术特长生推荐非遗微课等。
数字化工具打破了校内外教学壁垒,不断赋能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如今,在合肥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接入智慧教育平台后,教育资源均衡化正在实现质的飞跃。
在合肥高新区的各个校园,科技与教育正在深度融合: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的“光影沙画台”结合AR技术,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桂花园学校紫园校区改建的“风雨操场+智慧教室”,实现体育教学的“无感化数据采集”;梦园小学推出的“一班一博士课程”,同学们每1到2个月都可以听到博士老师的前沿科技知识等。
播撒“创新种子”,培育“科学森林”。未来,合肥高新区将继续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致力于建设一个更为卓越的教育生态,让科技与教育共同助力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