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中国行”宣传活动走进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2025-07-01 17:06:2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近日,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办的“无管中国行”宣传活动首站走进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于1996年的无管微创技术,历经近30年的创新发展,已从胸外科拓展至骨科、泌尿外科、心脏外科等多个领域,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手术体验和康复效果,此次宣传活动旨在全面展示该技术在全国的应用成果,推动技术普及,让更多患者受益。

一项来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新辅助后无管微创肺癌根治术的研究数据显示:患者术后禁食禁水时间缩短42%;术后8小时内主观疼痛感更低;对比双腔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刺激性咳嗽发生率降低76.9%;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发生率降低68.8%;呼吸道感染显著下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28%。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殷小平表示,与传统手术相比,无管微创手术需要外科医生和麻醉团队的默契配合,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要给予全力支持,每个环节都要无缝衔接。

如今,这项技术已成为该院的常规手术。胸外科主任李鹤飞个人年手术量达近400台,其中超过80%是无管微创的自主呼吸单孔镜手术,科室其余五个医疗组也均能开展此类手术,并同麻醉科一起帮助了多家医院开展此项技术。

无管微创看似是“减法”,实则是更精细的“加法”。麻醉科主任李永乐表示,麻醉太浅患者可能觉醒,太深呼吸会被抑制,这就要求麻醉团队全程紧盯监护仪,随时调整用药。对外科医生同样挑战巨大。患者自主呼吸导致手术视野晃动,要求医生具备更高超的技术。手术室团队配合也需更精准,从麻醉医生动态调整到护士器械传递,每个环节都影响手术效果。

目前,该技术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已成功应用于联合肺叶、复杂肺段、联合亚段、新辅助后肺癌根治、袖式/成型手术、食管、纵隔等胸外科手术。据悉,无管微创主要适用于高龄患者、体质虚弱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残肺手术患者、幼儿、高原患者及困难气道患者。

(图片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