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李哲
7月1日,中建三局旗下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建万方”现场工业化建造系统解决方案在湖北武汉首个获批备案的第四代住宅——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成功落地应用,标志着施工现场工业化正式迈入“人-机-环”高度融合的新模式。
长期以来,建筑施工现场面临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组织与智能建造不匹配、设备和通信标准不统一等挑战,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仍处于“碎片化智能”阶段,施工效率提升有限,依赖人工仍然普遍。
据了解,“中建万方”基于智能建造新方式,重构底层技术体系,实现多场景、全工地、全周期、一体化现场工业化建造。
在汉韵公馆施工现场,建造中的住宅楼顶是一座“智能建造工厂”。这是“中建万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它集成顶加节穿心塔机、混凝土布料机器人、原位建筑3D打印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根据不同施工节点需求,能相互配合自主完成构件吊装、混凝土浇筑、室内隔墙、平台整体顶升等工作,打造“空中智能工厂”,实现关键工序机械化率85%,建造工期缩短20%。
走进现场,林立的塔吊内空无一人却能正常运转,秘密在地面的集控中心,塔机司机在此远程操作,不再需要爬上百米高空。塔机智能集控系统让操作人员从高空暴晒的驾驶舱迁入地面控制室,不仅改善塔吊司机作业环境,降低高空作业风险,还可单人分时操控多台塔机,大幅提升吊装效率。
与之配合的是工地上穿梭的运输机器人——无人化物料运输系统,它能将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阶段不同材料,从室外堆场运至室内楼层作业面,自主完成取料、码垛、乘梯、卸料全流程。
这些所有的智能装备集群,都依靠同一个虚拟现实的管控平台——数字工地地图,实现全工地数据的一网统管、智能装备一端调度,极大提升建造效率。
“不仅是技术升级,还是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的生动实践。”研发人员表示,“中建万方”是基于中建三局深耕智能建造的十几年技术积累与项目实践,针对传统建造与工业化建造的本质差异,重构了四大建造技术体系:新型施工组织工艺——方略,智能建造装备体系——万擎,智能施工数字基座——万维,装备作业集群系统——万联,形成中建万方技术架构。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