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在“藏品出藏·西藏好物云端来”的响亮主题下,一场电商盛典在雪域高原掀起热潮。6月29日,西藏自治区第二届直播电商大赛决赛现场人声鼎沸。林芝姑娘索朗巴央举着透亮的藏香鸡蛋贴近镜头:“从鸡窝到您家餐桌不超过48小时!”她身后的展台上,冬虫夏草泛着金泽,牦牛肉干沾着辣椒面,竹篮里的煮土豆露出沙绵内瓤。
短短两小时,18个直播间创下504万元销售额,与初赛的140名高原主播881万元战绩汇合,共同书写了本届大赛1385万元的电商传奇。这不仅是销售数字的跃升,更是西藏“数商兴农”战略赋能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直播经济激活雪域产业链
2025年1至5月,西藏自治区直播电商网上零售额达42.71亿元,同比增长39.45%,1680万件高原特产通过屏幕飞向全国。
直播经济的蓬勃兴起,为雪域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能,也吸引了众多人才投身其中。返乡大学生索朗的经历颇具代表性。2022年她回到林芝巴宜区米瑞乡时,村民对“对着手机卖货”还充满疑虑。如今,她的直播间里,朗县辣椒、易贡砖茶、鸡爪谷糌粑等特色产品单场销量轻松破百。“最初紧张得说不出产品特点,现在连老阿妈都让我帮卖牦牛肉干。”她调试着补光灯笑道。在她身后,头戴红辣椒装饰的主播手持辣椒酱进行“T台走播”,时尚藏装与农特产品在镜头前碰撞出火花,成为高原新经济的亮丽风景。
高效的物流网络是电商发展的关键一环。中国邮政林芝团队凭借定制抗震防寒包装和航空运输,创下72小时全国直达的时效,助其斩获大赛金奖。“消费者今早下单,后天就能炖上林芝松茸汤。”团队代表程禹铭展示着刚签下的82万元订单,信心满满。而在林芝市新建的1400平方米前置仓内,WMS智能系统正高效调度货品,库内效率提升50%,成本下降30%,天麻、灵芝等初级农产品由此实现千万级上行销售额。曾经“寸步难行”的高原物流,如今已织就“拉萨次日达、阿里四日达”的畅通网络。
数字赋能构建长效引擎
“数商兴农”的内涵,不仅在于拓宽销路,更在于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构建长效发展引擎。在那曲虫草数字农业基地,牧民次仁多吉用手机扫描刚采挖的虫草,溯源信息即刻录入区块链系统。西藏已建立3个数字农业物联网基地,覆盖虫草、松茸、天麻等特产,配备120万枚溯源码标签。“每盒产品都有数字身份证。”自治区商务厅工作人员展示溯源平台,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从采挖到加工的全程影像。这套体系背后是《西藏电商农特产品质量控制总则》等22项标准的强力支撑。
数字赋能让高原特产的价值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广的传播。网红主播“那曲拉姆”索朗巴央在苍茫的羌塘草原背景前举起牦牛肉干:“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西藏生活。”她的视频没有华丽剪辑,却以原生态画面俘获400万粉丝,2023年曾创下单季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佳绩。
人才培育计划,则为这场高原电商变革点燃了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在拉萨饭店的培训课堂,退役军人扎西正专注学习直播技能。全区累计已开展552场次电商培训,覆盖政企干部、农牧民、返乡青年等3万余人次。目前,西藏已涌现15位百万粉丝主播,十万粉丝级主播近百人。“大赛不是终点,”获得“退役军人藏品星推官”称号的扎西摩挲着奖杯,目光坚定,“我要帮乡亲们把青稞饼卖到北上广”。
面向未来,西藏电商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陈军在大赛颁奖现场描绘了新愿景:“我们将持续推动直播电商与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全方位融合,让更多‘藏字号’精品跨越山海,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参赛主播次仁吉手机里的一段视频,或许正是这幅蓝图下最动人的注脚:几位藏族老乡站在樱桃树下,托着透亮果实。随着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他们围坐分装鲜果,爽朗的笑声混合着悠扬的山歌飞出屏幕——这些沾着高原晨露的馈赠,正通过纵横交织的数字网络与物流血脉,奔向远方的千家万户。在“数商兴农”春风的吹拂下,西藏电商产业如漫山遍野的格桑花,绽放出绚烂夺目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