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7月3日,记者从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自贸试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两区”建设自贸试验区五年以来,北京各重点区域亮出耀眼“成绩单”。
会上,海淀区副区长崔瑛介绍,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海淀区形成1个万亿级、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预计到2027年,千亿级产业集群将突破7个。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7.66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昌平区副区长柳强表示,昌平区聚焦医药健康等优势领域,目前集聚昌平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10余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医药健康领域企业达2000多家,带动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朝阳区副区长张梅介绍,朝阳区在金融创新、法律服务、数字经济等方面推动改革探索,首次实现真实贸易场景的全环节数字化;设立“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打造“临港”跨区域通关服务模式……朝阳组团所在的CBD功能区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2家,占全市近一半。
顺义区副区长周鑫介绍,顺义天竺综保区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成效显现,2024年园区的罕见病药品进口达37种,同比增长95%,进口规模占全国罕见病药品进口的4成以上。
通州区副区长吴孔安介绍,通州聚焦绿色金融、环境社会治理、城市科技与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立足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周边可利用的产业空间10.87平方公里,打造“绿色自贸”“创意自贸”“协同自贸”三大自贸品牌。
大兴区副区长周冲介绍,大兴区围绕临空区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累计引入消费主体7800余家,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实现全口径税收40多亿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两区”办主任、二级主办刘文虎表示,亦庄以高精尖产业开放发展为特色,在数据跨境、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实现一系列“从0到1”的突破,比如建设全国首个商业航天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街区”;落地国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挂牌全市唯一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等。2024年,亦庄组团实际利用外资12.64亿美元,占全市自贸区的43.8%,成为利用外资重要增长极。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