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7月4日,北京天文馆宇宙剧场迎来一场特殊的“星空之约”——我国首部以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方法论为主题的球幕科普电影《何以知天》首发活动举行。这部历时一年打磨的科普巨制,即将在暑期正式登陆北京天文馆。
本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刚担任总顾问,北京大学教授吴学兵、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冯骅等学界权威担任科学顾问。
据了解,《何以知天》跳出传统科普对天文现象的单一展示,转而聚焦“方法论”——通过探访我国三大“国之重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带观众走进天文学家的“工作现场”。
作为一部专为球幕影院打造的科普电影,《何以知天》在视听呈现上堪称“技术流”。制作团队采用球幕全景实拍与高精度动画特效融合的技术路径,既保留观测基地、望远镜设备的真实质感,又通过动态模拟还原宇宙演化的壮丽场景。从恒星诞生时的星云翻涌到超新星爆发的绚烂余晖;从银河系的旋臂结构到可观测宇宙的全景图谱,每一个镜头都经过科学团队的严格校准。
为确保内容的严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影片组建业内顶尖的创作团队:从科学顾问到导演组,从天文专家到视效工程师,团队耗时一年,历经反复剧本打磨和技术调试,为一个镜头的视角调整数十次参数,为宇宙结构的演化使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
现场,由国家天文台邢千帆研究员解读了影片背后的科学——探寻第一代恒星的“遗传密码”。这是北京天文馆筹划的与《何以知天》影片配套的系列天文科普讲座的第一场,观众可以从中更深入地理解“天文学家如何知天”。公众可通过北京天文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查询暑期档具体排片信息。
(科技日报记者华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