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实习记者 夏天一
7月4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安徽蚌埠市的中国传感谷,见证了这里优良的营商环境。
走进中国传感谷,随处可见企业蓬勃发展的火热景象。作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之一,这里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爆发出惊人的发展速度与创新活力,已经集聚了200余家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成为2024年度十大MEMS园区,是推动蚌埠和皖北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入驻蚌埠后,当地政府在厂房规划、人员招聘、社会补贴等方面出台了定制化的帮扶措施,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在蚌埠扎根、开花、结果。”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入驻中国传感谷的企业。该公司生产经理宫世书介绍,入驻传感谷后,公司月出货量由最初的50万个发展到现在的600万个左右,在三年时间内实现了十多倍增长,客户覆盖了长三角各个地区,正紧密参与到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中。
从“营商”到“赢商”,蚌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着众多智能传感器企业前来落户、茁壮成长。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传感谷和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蚌埠市委牵头召开传感器领域亲清有约•民营企业家恳谈会,面对面倾听企业家诉求和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蚌埠市政府每月召开智能传感器产业推进会,形成任务清单,坚持“清单+闭环”助推中国传感谷发展。同时,该市组建市智能传感器产业专班,全力服务和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