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7月4日,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举办“能源中国——全面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推动协同发展”活动。活动现场,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成为全球能源转型领域的重要引领者。
现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到目前阶段,中国新能源发展已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通过创新大幅度降低一些关键性绿色技术成本,现在风能、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燃煤相比,投入产出的经济性已具有较强竞争力。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当前,围绕着绿色低碳的能源科技产业革命已经到来,中国正站在历史的风口。他指出,中国新能源科技产业革命爆发具有5个基本条件:规模经济;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完善的基础设施,电力、交通运输、热力系统、通讯、移动互联网;工程人才培养与储备;总体适当的产业政策体系。他强调,要深化改革,坚定走向能源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克预计,“十四五”规划结束前,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将在2025年进一步增长。他表示,在“双碳”目标引导下,中国经济投资计划与财政激励政策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中国新基建单位投资的GDP乘数略低于传统基建,但新基建投资更加低碳,单位能耗强度下降10.15%、碳强度下降10.94%,能兼顾短期经济刺激与长期节能减排的双重需求。同时,这两年,“两新”政策经济效益也在持续释放,拉动消费和GDP增长。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周原冰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清洁化、低碳化、电气化、网络化、数智化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显著趋势和共识。在这过程中,电网作为连接供需配置资源的枢纽平台,日益成为能源发展转型的关键核心。就中国而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建设正稳步推进。必须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构建新型电网。
对未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管理部负责人黄力哲指出: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光热发电、压缩空气储能、绿电制氢氨醇等新业态的发展;统筹就地和外送通道建设,大力推进基地型项目建设;推进“两海战略”,获得海外和海上开发项目的机会。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