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丨土壤修复菌剂让平谷大桃“甜”出新高度

2025-07-08 22:23:3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看这土,像海绵一样透气,跟5年前板结得连锄头都难挖的地完全不一样。”日前,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峪子村桃农刘亚春的果园里,这位有20多年桃种植经验的老农,捧起一把疏松的土壤跟科技日报记者欣喜地分享着。

这背后的奥秘源于土壤修复菌剂的使用。“同样的桃品种,用了土壤修复菌剂后,土壤板结现象消失了,土壤变疏松了。而且,土壤修复菌剂能助力果树更全面地吸收肥料,让桃子营养更充足,质量提高,并在自然光合作用下,提高果香、果糖。”在散发出浓郁果香的桃园里,刘亚春摘下一个刚成熟的大桃告诉记者,“我们的桃子糖度能达到18度—20度,而普通果园的只有14度左右。”

记者了解到,土壤修复菌剂是由北京晴朋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晴朋伟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区划所”)研发的创新产品。

“土壤修复菌剂的秘密在于‘生物化学协同作用’:以天然泥炭土、钙镁矿物质为载体,搭载高效活性菌剂,通过灌溉水激活后,在土壤中形成微磁场,促进氢离子游离,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区划所原所长、研究员梁业森说,“这就像给土壤装了‘疏松器’,既能打破板结的土壤结构,又能激活微生物群落。菌剂中的活性菌还能与矿物质协同,将土壤中被固定的氮磷钾等养分释放出来,形成‘促吸收—少残留—土壤松’的良性循环。”  

2022年底,该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获得肥料登记证。3年田间试验数据显示,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菌剂可使肥料利用率提升40%以上,土壤容重降低25%,孔隙度增加30%。在大华山镇的桃园里,晴朋伟业董事长李金荣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使用菌剂后,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2%提升至2.8%,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5倍,连对土壤环境敏感的蚯蚓都成了“常客”。

“在大华山镇推广使用菌剂的桃园,如今,化肥使用量年均减少15%,土壤重金属含量下降12%。”平谷区人大农村办主任、原平谷区大华山镇党委书记宋长文表示,这种绿色防控模式还随平谷区援建项目走向其他地区,在内蒙古、河北、新疆等地的盐碱地改良中展现成效,土豆亩产从5000斤提升至1.1万斤。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