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丨杨凌高新示范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科技变奏曲”

2025-07-09 10:58:1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手机上轻松调整智慧大棚的温度、湿度;植物工厂里不同波段的光源助力生菜层叠生长,番茄悬空挂果;从种植到产品化,一颗猕猴桃体验了科技陪伴的成长之旅。这片曾经后稷教民稼穑的土地,如今科技让古老农业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7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杨凌高新示范区,一探黄土高原上的农业科技智慧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孙先鹏轻点手机屏幕,千里之外大棚的温湿度瞬间完成调整。“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他指着自主研发的“棚掌柜”系统笑道。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智慧云控制中心,记者发现这里宛如一个巨大的“神经中枢”,大屏上实时调度着园区内的种植、物流全链条。

“30000粒种子、18000个苗子里,最后可能只选育出几十个好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莓团队成员、园艺学院教授文颖强正在带领本科生、研究生团队为草莓优系引插秧苗。他说:“一个优系里可以引出24个苗,我们从中发现、培育出好的品种再去推广。”

在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记者跟随负责人高志雄走进猕猴桃果园深处,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高志雄捧起一把黑色的泥土告诉记者,开栽前他们对土壤进行了深度改良,“每亩深施30吨有机质土壤,连续5年投入能让普通土壤变为沃土。”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