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刘德鹏
不仅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工作业风险,还拥有先进的诊断修复一体化功能。7月9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福建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泉州先进院)中试基地时,一款能在高空电线上“行走”,并诊断线路故障的电力运维机器人正在紧张测试中。
这款填补了国内电力行业自动化修补领域空白的产品出自泉州通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维科技)。而这家企业,正是泉州先进院孵化的众多企业之一。该公司在国内机器人细分赛道中异军突起,相继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成为福建泉州丰泽区探索“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公司”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落地的一个缩影。
打通研发端和应用端“堵点”
当前,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作为泉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首强”县(市、区),丰泽区近年来发挥科教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围绕人工智能“一县一品”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先后引进共建了泉州天津大学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泉州天大研究院)等5家院所。
“我们积极推动科研院所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导其成立产业化公司,搭建起集技术转让、产品孵化和市场运营于一体的平台。”丰泽区科技局局长张璟说,此举打通研发端和应用端“堵点”,有效解决科研院所与市场脱节、研发成果与应用需求脱节的问题。
泉州先进院副院长梁培栋介绍,该院由事业单位管理机制转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创新“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公司”模式,深耕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孵化了通维科技、工研智高等7家科技企业。
列车智能检修机器人、清洁光伏板的“轨道式机器人”……通维科技聚焦石化、核电、轨道交通等领域,人工作业风险高等运维行业痛点,突破智能运维机器人高精度协同作业能力与创新需求,已获得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认可和多项订单落地。目前,泉州先进院产值由2000万元增长至1亿元,服务宁德时代、哈铁科技、国能国电等全国工业企业超500家。
厚植“沃土”培育创新生力军
“依托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探索研究院+孵化企业‘1+N’创新创业模式,打造‘大脑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张璟告诉记者,该区已建成“机器人创新中试基地”“光电产品加工测试中心”等2个中试验证平台,满足人工智能企业中试验证需求,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泉州天大研究院,该院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智能检测等领域,打造了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光电产品加工测试和验证平台,解决众多孵化企业的小批量生产和实景测试需求这一共性“痛点”,为孵化企业产品后期规模化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泉州天大研究院负责人苏育挺介绍,依托这一中试平台,该院已研制出无线智能水务网关、新能源智能检测设备、货车多部件联网监测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行业光电检测场景,引进和孵化泉州桐兴科技、福建玻尔光电等7家企业,引导其进入市场并进行产品推广,进一步填补了产业链空白。
目前,丰泽设立5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打造涵盖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人工智能产业园等载体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种子培育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链,加快培育壮大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七大产业集群,涌现了南威软件、云卓科技等一批高新龙头企业。
张璟表示,丰泽区科技局将进一步健全科研院所市场化运营和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支持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许可转让或作价投资、资金投入等方式,参股、控股创办孵化科技企业,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