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王玉丫
7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正式面向公众上线开放。
该系统对四川省的山洪泥石流沟进行了全覆盖实时监测,并全面接入了自然资源、气象等各部门基础数据和新建监测设施的实时监测数据,利用高精度降水预报模型,对山洪泥石流沟域实现了“过去1小时+未来2小时”动态短临预报,极大提升了预报预警的精准度。特别是对即将到来的“七下八上”关键期防范山洪泥石流灾害能够发挥重要的预警预报作用。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欧阳朝军表示,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监控视频、实况雨情、降水预报、灾害预警等级等信息,做好自身的避灾避险。同时,还能将身边发现的山洪泥石流险情或者隐患第一时间拍照上传,帮助地方政府做好灾害风险研判和应急处置。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临灾时“信息不知道”“预警来不及”“图上看不懂”这些痛点。
据了解,该系统今年5月开始在绵阳市投入试运行,对全市676条山洪泥石流沟进行全覆盖监测,经过多轮降雨检验,运行总体稳定、效果良好,已通过小程序滚动发出预报预警2034次,成功预警平武鸡头垭沟、北川黑水村等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
记者还了解到,山洪泥石流精细化预警系统小程序具有方便易用、全域覆盖、功能强大、数据丰富、联动交互五大特点。用户无需注册,通过微信一键登录即可实时获取预警信息。该小程序将四川省划分为14000余个小流域单元,综合考量降雨量、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等多维数据,实现全域精准监测。其动态预警功能可生成未来24小时、12小时及2小时风险图,并通过短信、微信及应急响应系统等多渠道实时推送。依托成都超算中心和高效算法,小程序整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数据,有效提升山区降雨预测精度与灾害推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