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种子,素有“农业芯片”之称。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智能试验田精准调控“宝椒”的生长节奏、油菜小孢子在精密环境中孕育新生、抗病毒番茄在“黑科技”加持下蓬勃生长,一粒粒“科技种子”正让三秦大地的饭碗端得更稳,美味飘得更远。
陕西宝鸡,这片曾孕育古老农耕文明的土地,现代科技正为传统农业注入澎湃动能。7月9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探寻一粒种子如何开启它的高效“科技之旅”,见证生物育种如何重塑农业未来。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周玉表示,相比传统育种,生物育种高效、精准、定向,能培育多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对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等潜力巨大。位于该院的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是西北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涵盖快速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七大核心单元,构建了从种质资源创新到品种培育的全链条研发体系,近年来,已选育出小麦、甘薯、玉米、豆类、辣椒等农作物新优品种20多个。
宝鸡人爱吃面,离不开香喷喷的辣椒。岐山臊子面为什么这么香?原因在于采用了优质的辣椒。在示范田里,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辣椒油料研究所所长辛鑫向记者团推荐“宝椒29号”,这一品种从当地传统辣椒种质中克隆出香味物质合成关键基因,芳香物质含量显著提升。“香而不辣、辣不过喉。特别适合做陕西人喜爱的油泼辣椒。”辛鑫说。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农田里,科研人员正在采集数据,优质苗已推广至甘肃、新疆等地。
记者眼前绿油油的农田里,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宝豆10号”。“我们历经12年的精心选育,终于在2022年通过了省级审定,成为了一个大豆高产的新品种。”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杂粮研究所副所长屈洋介绍道,科研团队十分注重良种、良法与良机的有机结合,并运用扩行缩株的播种技术,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收管模式。如今,“宝豆10号”已在新疆、山西、河南多地建立种植基地,2024年创下陕西省大豆单产最高纪录。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水泊村村民帖宏科今年种植了260亩“宝豆10号”,他说:“像种玉米一样种大豆,像收小麦一样收大豆,高效又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