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江西汪陂村:一座没有围墙的泰和乌鸡博物馆

2025-07-10 20:35: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朱玺 滕继濮 魏依晨

丛冠、缨头、绿耳……7月10日,记者随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吉安市泰和县马市镇汪陂村,只见这里的乌鸡外形娇巧玲珑,羽毛洁白如玉。漫步村里,竹林里、大树下,到处可见散养乌鸡在悠闲地溜达、觅食,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马市镇党委书记吴亚萍介绍,作为泰和乌鸡的发源地,这里已有2200多年的养殖历史。马市镇以“生活美、家园美、产业兴”为理念,依托乌鸡原产地文化和林下养殖产业,将汪陂村打造成一座开放式乌鸡文化博物馆。村内建有乌鸡文化长廊、仿真竹篱笆等特色景观,配套1万余平方米林下养殖区和40个散养鸡舍,乌鸡存栏量达5000羽。

产业发展方面,当地通过“土地租赁+代养包销”模式,村集体出租土地,企业提供鸡苗和技术并保底收购,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创新建立乌鸡产业链党支部,推行“三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牌、标准、销售),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户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有村民感慨说:“我们养的不只是乌鸡,更是共富密码。”

泰和乌鸡生长速度慢、产蛋量低。过去,有些养殖户为提高它的生长速度和产蛋量,会把乌鸡和其他品种杂交,这让乌鸡口感和药用价值都降低不少。为解决品种不纯问题,当地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学泰和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乌鸡博士们”首要工作就是提纯复壮。根据泰和乌鸡“凤冠、缨头、绿耳、胡须、五爪、毛腿、丝毛、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选育原种的泰和乌鸡,绘制纯种基因图谱,按照不同的市场需求繁育出高效高产配套系。同时,还针对泰和乌鸡研发了“分子身份证”,利用检测试剂盒快速判断该鸡是否属于原种,大大提高了纯种鉴定的效率。

如今,通过遗传育种、营养检测、疫病防控等措施,泰和乌鸡的疫病阳性率已降低50%以上,雏鸡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当地还通过生态养殖来提高乌鸡的良种繁育水平和营养价值,让它们品质更好、长得更壮、产蛋更多。

不仅是生鲜产品,在江西汪陂途泰和乌鸡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泰和乌鸡已衍生出乌鸡阿胶糕、乌鸡酒、乌鸡蛋布丁、乌鸡饼干、乌鸡小火锅、乌鸡蛋面条、乌鸡酱油等众多副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这些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众多一线城市,备受消费者喜爱。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摄)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