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吨物资创新高,天舟九号往空间站送了啥?

2025-07-15 11:13:2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赵卫华

7月15日5时34分,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8时52分,天舟九号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天舟系列飞船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输货物和补加推进剂,支持空间站姿轨控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并将空间站废弃物带回大气层烧毁。天舟九号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承担着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

运送物资重量再创新高

此次任务中,天舟九号飞船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物资重量约为6.5吨,再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

这些物资中,2套新的舱外航天服颇受关注。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新舱外服在此前舱外服飞行验证基础上稳妥实施优化改进,经评估计算,其在轨寿命将由此前的“3年15次”提升为“4年20次”。

同时,此次运送的航天食品品种更为丰富,新增菜肴类航天食品近30种,使航天食品总数达到190余种,可让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到10天。本次任务还为航天员运送了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等乘员设备,以及航天医学实验领域物资。

本次空间应用系统上行物资主要包括开展科学实验相关的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实验样品,以及关键备品备件、应用消耗物资等,总重量776.5千克。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专家介绍,这些物资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共23项科学实验。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天舟九号飞船还搭载了两项试验载荷,将持续开展新型空间技术在轨试验,提高任务综合效益。

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实现常态化

天舟九号飞船历经3小时顺利完成与中国空间站的全自主交会对接,这是我国继天舟七号、天舟八号飞船之后实施的第三次3小时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该模式“升级”为货运飞船标准交会对接模式后的常态化实施。整个交会对接过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控制完成。

在交会对接方面,我国先后在轨验证和实施了2天方案、6.5小时方案、2小时方案和3小时方案。天舟九号飞船采用的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是后续一段时间内天舟系列任务的常规操作模式。该模式不仅在时间上优于传统的6.5小时模式,而且相较于2小时模式,其相关系统的条件要求更为宽松。3小时模式不仅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制导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增强了任务可靠性。

不过,同为3小时交会对接,天舟九号相比此前飞船,面临了两种新情况:一是在新的轨道高度实施交会对接;二是首次在特定太阳高度角条件下实施交会对接。针对新工况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研制团队开展了大量数据分析和仿真验证,确保飞船各系统稳定运行,充分验证了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高可靠性。

本次任务中,研制团队持续优化流程,提升物资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他们通过合理规划组批生产过程,确保天舟九号飞船在天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就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进入整船待命状态,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天舟九号飞船发射时,后续货运飞船也已具备任务备份能力,使空间站运营的安全性和保障性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