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日前,2025(第二届)国际设施蓝莓大会暨覆盖材料PEP创新论坛在云南曲靖举办。会议颁发了2024国际设施蓝莓种植暨覆盖材料交流会特别贡献奖,设蓝莓智创勋章、知莓之声领袖奖、蓝莓卓越智星奖等奖项。
开幕式上,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所长丁小明,以色列国商务参赞海约亚,云南省蔬菜行业协会副会长、云南江楠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陆良)董事长江国洲,云南省水果行业协会秘书长岳智强等分别致辞。
“中国每10颗蓝莓,3颗产自云南。”与会专家表示,如今云南已经成为全球蓝莓版图上的强劲新势力。云南低纬高原多样性气候为不同品种蓝莓的生产创造了理想条件,全省可以通过品种与区域的科学布局,实现蓝莓鲜果周年生产。2024年,云南蓝莓出口量同比增长25倍,占全国同期出口总量的50%以上,蓝莓年产值突破17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万人,成为高原特色农业中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论坛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长吉等行业专家作主旨报告。
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国产蓝莓竞争力?与会专家表示,要强化蓝莓种业创新,在引进国外优良栽培品种的基础上,开发我国野生资源,导入本土基因,实现品种差异化;在选择设施类型时要了解不同蓝莓品种适宜的种植环境,再结合气候数据精准匹配环境调控设备,同时要注意不同种类的原材料能让薄膜具备不同性能,适宜的基质配比也能使蓝莓生产更加优质、高效;聚焦标准化生产,打造区域品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以构建稳固的市场地位。
论坛还设置了设施蓝莓创新技术专题会,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蓝莓产品总经理李强、上海永通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大区总监钱正强、昆明品鸿温室园艺资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雪飞等进行了分享。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强调,中国蓝莓产业正经历从品种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深刻变革,通过技术融合、品牌建设与全球协作,有望打造出国际一流的蓝莓育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集群。
本届论坛由上海普拉斯克塑料有限公司、昆明品鸿温室园艺资材有限公司等主办,北京金华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同丰建业温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永通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北京慧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