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7月28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媒介混合现实实验室承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生态论坛“与AI共同进化:艺术创造力的迭代与韧性”,在上海世博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国际论坛以“与AI共同进化:艺术创造力的迭代与韧性”为主题,以想象力、审美判断和文化洞察力为AI时代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源泉,反思人类创意的独特价值,探讨在新技术下人类的创造力将如何延展,探索人类与AI协作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意生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以《艺术智性与人工智能共同增长》为题作开场发言。他表示,AI可以快速生成作品,但是它生成不了一个人的直觉、经验、判断、情感以及与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的“独创”,即“艺术智性”。真正的创造必然包含耐心、锻炼与重新连接的过程,而这种具有韧性的创造方式,正是AI时代必须坚守的核心能力。
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DIA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卢涛在《艺术创造力的迭代与韧性》的开场发言中表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创造,是AI尚难触及的区域,而艺术作品恰恰是那些不可能被数据归纳的事物。
论坛邀约的其他全球知名学者、艺术家和行业专家也紧扣当前AI创意产业,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会上,中国美术学院姚大钧教授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刘翼豪,共同发布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媒介混合现实实验室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专业层级美学评判大模型“书生·妙析”ArtiMuse。姚大钧教授还发起并宣布成立“国际AI创意联盟”,致力于与人工智能共同推进人类创造力,探索人工智能、艺术与文化的交集,重新定义AI在人文学科中的角色,以人工智能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此外,论坛还邀请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DIU(中国设计智造联盟)企业代表,围绕“谁在想象?AI时代的创意力”主题进行圆桌讨论。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