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冬虫夏草白皮书、鉴别指南及团体标准发布

2025-07-30 17:00: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7月30日,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西藏五省区林草部门参与的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保护利用协调会在西宁举行。其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青海省冬虫夏草白皮书》《野生冬虫夏草和人工虫草鉴别指南(第一版)》《野生冬虫夏草和人工虫草鉴别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青海省是我国乃至世界冬虫夏草主产区,33个县的高山草甸地带均有分布,分布区域总面积达7000万亩,年产量约12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当前,冬虫夏草保护利用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产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发展处处长李麒介绍,《青海省冬虫夏草白皮书》分5个章节,第一章阐述冬虫夏草独特的药用价值、生态适应性和经济价值,第二章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冬虫夏草资源分布、产量产值、产业链结构、资源保护措施及市场前景,第三章提出了资源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生态修复与可持续采挖技术、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三项保护与利用措施,第四章从生态保护与资源培育、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社区参与利益共享三方面探索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保护与利用,第五章提出“资源保护—科学利用—生态补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李玉玲说,《野生冬虫夏草和人工虫草鉴别指南(第一版)》在具体操作中采用“剥洋葱”式进行应用,首先通过感官鉴别,如从外观、重量、嗅觉、触觉进行判别,如果不能确定,则进行第二步取寄主昆虫DNA鉴别。此外,通过有效成分对比、元素含量和稳定同位素的测定,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鉴别。

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秘书长姚孝宝介绍,《野生冬虫夏草和人工虫草鉴别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聚焦三大核心鉴别方法:一是形态特征,如野生冬虫夏草虫体深黄至棕褐色、具20—30条环纹且近头部较密,而人工虫草多通体橙黄或白色、颈部较细、草头均匀无渐变色;二是气味差异,野生冬虫夏草具浓郁腥味混合草菇香,人工虫草则气味清淡类似普通蘑菇;三是技术指标,如通过DNA条形码+化学指纹图谱鉴定体系,精准区分寄主昆虫种类差异。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