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赛事汇聚东盟国家约1800名学生参与  广西科协倾力打造“东盟科普大家庭”

2025-07-30 21:37:3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让机器人完成抛绣球,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物流运输难题……7月28日-30日,第22届广西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竞赛暨跨区域面向东盟国家邀请赛在广西贵港举行。

在超级轨迹赛现场,来自马来西亚诺贝尔国际学校的学生杨时祖介绍了他的比赛项目:由参赛选手自行组装的机器人,要在宽2米长3米的方形擂台上,完成穿越障碍、触碰星际之门、精准射靶等6项任务。完成速度快、运行平稳的机器人将胜出。“这个项目考查学生设计调试机器人以及编程能力等素质。”超级轨迹赛裁判张力说。

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的李秋硕参加了人工智能创意比赛(邀请赛),他带来了“BL”号智能水质生态监测巡检船项目。李秋硕在赛场参观后感慨:“赛事水平高,开阔了眼界。”

此次比赛,除了国内的约1600名选手,还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的约200名选手参赛。此外,文莱中华中学也派出4名师生观摩比赛。“东盟国家参赛规模进一步扩大,是广西近年来促进东盟国家科技交流的生动缩影。”广西科协副主席黎宁表示。

近年来,广西结合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桥头堡作用,致力于打造东盟国家科普大家庭。2019年,中国科协批准广西科协成立中国—东盟科普国际交流中心,并在广西科技馆挂牌。该中心整合科普、学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持续打造高端国际科普交流平台。

黎宁向记者介绍,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科普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以及科普场馆联建等。例如,通过“送培到东盟”“同上一堂科学课”等活动,将优质科普资源送至东盟国家。

“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科技文化交流,我们搭建了丰富的科普资源平台,人才队伍得到锻炼成长,科普教育资源特别是国际化资源逐步积累,国际合作机制逐渐成熟。”广西科技馆馆长黄星华说,“广西的科普活动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也增进了友谊和了解。”

黎宁说,接下来,广西要扩大科普合作面、提高科普内容质量,让科普资源辐射更多东盟国家。

据介绍,广西科技馆正在打造东盟科技展,该馆打造的人工智能科普展将被搬到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此外,友谊关口岸所在地崇左凭祥正在建设一座新的科技馆,预计今年10月份建成,届时将成为中越科普交流新地标。“广西科协将继续努力,吸引更多国家参与东盟科普大家庭,共同促进科技文化交流发展。”黎宁说。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