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31日,首届全国天文公众科学大会(Citizen Science Summit in Astronomy,CSSA)在辽宁省大连市开幕。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教育机构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共探天文公众科学新路径。大会旨在推动天文学的普及与公众参与,聚焦公众科学项目的实践与创新,展示公众科学项目成果,培育新的公众科学项目,推动天文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人工智能的科学应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天文观测、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索,激发全社会对宇宙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表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重构天文学研究范式,公众科学的兴起为天文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国家天文台将助力更多天文公众科学项目的建立,推动天文数据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开放共享。大连市副市长李大民表示,大会的召开是新时代背景下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重要举措,期待大会为天文前沿探索与公众认知架起坚实的桥梁,推动天文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建生、赵刚为大会作主旨报告。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在大会上将系统呈现20年来在公众科学领域的丰硕成果,还将发布一批牵头发起的天文公众科学项目及平台。China-VO公众科学平台,公众科学项目“星系马戏团2.0”“生命摇篮”,以及天文公众科学开发者社区和项目网站群部署等将在会上集中亮相。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将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天文探索的渠道,降低参与门槛,为不同背景的公众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实践与成果展示平台。
“辽宁师范大学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与各位专家一起共同探索天文科普新路径。”辽宁师范大学校长罗文波表示。大会还将举办多场精彩学术报告与嘉宾论坛,围绕公众有效参与天文科学研究的创新模式、技术支撑与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本届大会由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