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公路轻量化智能巡检技术转化应用、高速公路交通智能诊断及应急救援系统、绿色低碳道路预防养护超薄罩面(1cm免铣刨)成套技术……7月31日,宁夏东西部科技合作—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交流会在银川召开,同济大学推介10项最新科技成果,为宁夏交通运输领域再添“智”力。
当日,来自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共计300余人现场或线上展开研讨交流。同期,会上所发布的重大和前沿科技成果项目代表与项目应用方代表进行了现场签约。“我们将利用同济大学科研资源、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等强大优势,加强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与合作,服务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路网安全韧性提升,运输提质增效,人才交流培养,全力助推宁夏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总经理赵旭东说。
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位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六轴七廊八通道”的京藏走廊、西部陆海走廊和福银通道的交汇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宁夏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加强东西部科技合作,以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为目标,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2023年3月,宁夏交通运输厅与同济大学交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同年12月成立同济大学宁夏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研究,促进交通运输科技成果转化。两年多来,双方在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交通、信息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培训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用落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在深化黄土固化、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宁夏特色的绿色交通发展典型经验。
本次对接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学会、宁夏低空经济产业协会联合主办,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宁夏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大会以“校地携手·科创赋能”为主题,精准对接同济大学在综合交通、交能融合、交旅融合、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与宁夏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在宁夏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马小明看来,接下来,科技主管部门应全力做好三件事,一是当好“对接红娘”,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推动同济技术团队与宁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二是做好“服务管家”,对签约项目优先纳入科技计划支持,在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应用等环节给予政策倾斜;三是搭建“合作平台”,支持双方共建技术转移中心,让更多好成果在宁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