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张力机让电网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2025-08-01 13:21:5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梁晶蕊

近日,由甘肃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动张力机在甘肃平凉大秦330千伏线路工程现场进行功能优化验证,为后续全面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精工智建 国际首创

张力机是电网建设中最关键的机械装备之一,它和牵引机搭档为导线提供牵引力和张力,让根根导线腾空而起。相较于传统的液压张力机,电动张力机在张力控制的灵敏度上提升至毫秒级,为放线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张力控制,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这款电动张力机将动力来源从传统的燃油转变为电能,攻克了电机高扭矩被动发电、制动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难题,有效回收牵引动能,可以不用外部充电,同时还能给施工现场的其他装备提供动力。”研发团队成员卢伟星介绍。据悉,该设备可实现发、储、用一体循环,能量回收率达65.5%,每小时可减少二氧化碳约59.7千克,施工噪声也从传统设备的90分贝降低至50分贝以下,让电网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幅降低。

电动张力机的研发始于2022年10月,2024年5月完成样机调试。2024年6月,在甘肃渭河源330千伏线路工程中成功完成首次试点应用。经中国电科院型式试验验证,该设备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均达到行业标准。经中电联鉴定,项目成果是国际首创,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十年执着 电建装备走向世界

这款电动张力机是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翟宗亮为代表的电网施工装备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第五代牵张设备。早在20世纪60年代,电网施工方式原始落后,架线环节全靠简单机动绞磨、拖拉机配合人工放线,人拉肩扛,异常辛苦。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使用牵张设备进行输电线路架线施工,而我国还没有生产相关设备的厂家。

“打破技术封锁,自主研发牵张设备!”是那个时候国内电网建设者的共同心声。甘肃送变电公司为此成立了机具研究所开展专项攻关,研发团队深钻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电气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知识,从液压系统的设计、图纸绘制改进到试验,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改进与积累。

在研发团队的坚持不懈下,1996年,中国第一台液压张力机成功面世,一举打破了国外牵张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电网大型建造装备进入国产化制造的新阶段。此后二十几年,伴随着超特高压电网建设需求,在一次次大胆突破、谨慎论证、现场试验中,研发团队先后完成了牵张设备的集成化、可视化、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四次跨越升级。在漫长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牵张设备远销海内外120多家电建企业,在±800千伏白浙线、1000千伏南荆长等多项超特高压工程中广泛应用,也在巴西、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海外工程中使用。

创新之路没有终点。研发团队前后四代青蓝相继,用“一辈子干成一件事”的执着,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牵张设备的优化升级,不仅让电网建设安全高效,也实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随着电网建设向更广地域拓展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研发团队以电动张力机为核心产品,接续研发出了电动索道牵引机、电动尾绳收放装置等系列电驱装备,打造绿色工程、精品工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卢伟星说。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摄)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