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扎根  长期攻关  筑牢植物生物安全西北屏障

2025-08-01 13:38: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7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新疆库尔勒召开科技援疆工作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院士、石河子大学陈学庚院士出席会议。

新疆地理位置特殊,与八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700公里,是我国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农业结构特殊,依托独特的光热资源和灌溉技术,形成了以棉花、林果、粮食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造就了特殊的病虫害问题。因此,新疆作为祖国“西部粮仓”,长期面临农业生物安全挑战,迫切需要注入植物保护科技创新力量,助力和推动新疆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秉持“长期扎根,长期攻关”的理念,与在疆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单位开展长期稳定合作,建成了辐射全疆的试验点体系,锻造了一支长期扎根攻关科技队伍,构建了联通疆内单位的交流合作网络体系,构筑了有力的新疆有害生物治理方案,筑牢了国家植物生物安全西北屏障。

当前,植保所46个创新任务中,22个创新任务的科研工作与新疆有关联,与一批新疆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单位联合实施科技创新项目。

活动中,与会专家前往植保所库尔勒试验基地观摩。据植保所所长陆宴辉介绍,植保所聚焦新疆植物保护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业支撑水平相对不强等突出问题,最早在“六五”期间开展新疆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面推进外来入侵生物治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草原有害生物生态防控,为新疆外来入侵生物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提供强力科技支撑。针对小麦一号病、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番茄潜叶蛾、梨火疫病、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等重大跨境入侵物种,新疆棉花、西甜瓜、小麦、玉米、蔬菜、果树、向日葵、马铃薯等主要作物病虫害及鼠害,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新疆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单位,持续开展灾变规律解析、病虫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产品研发和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应用,创新区域防控对策,探索区域防控技术,推动技术成果在南北疆大面积应用和推广,为新疆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持。

新疆植物保护科技高质量发展高层研讨会同期举办,与会院士专家围绕新疆独特地理位置和特殊农业生态条件的农业生物安全进行了研讨,为保障新疆农业生物安全的科技创新着力点和新疆植物保护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提思路、谋方向。

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检疫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20余家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