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慧莹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9届学术年会暨全国临床眼科年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本次年会以“AI领航 社会办医眼科智能诊疗新变革”为主题,开设屈光手术、眼底病、白内障、眼科影像&人工智能、AI专场等14个专题论坛,全面覆盖眼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恢复期管理等全流程环节。
在本次年会中,爱尔眼科集中展示了十余项角膜病领域学术成果,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带来相关学术报告,共同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在手术预后与并发症防控上,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角膜病学组青年委员吕芳奇医生的《角膜内皮移植术后人工晶体混浊的临床研究》,明确亲水性人工晶状体更易发生混浊,为术后并发症防控提供精准依据;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鲁静医生分享《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DMEK)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角膜内皮炎1例》,梳理误诊原因与诊疗要点,提醒临床警惕“术后排斥反应”假象,避免角膜移植失败,为罕见术后问题提供参考借鉴。在诊断技术上,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黄伟医生的《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谱及宏基因组测序诊断价值分析:一项来自中国眼科专科医院的回顾性研究》显示,173例患者中该病以真菌感染为主,手术干预比例较高,而宏基因组测序(mNGS)可作为疑难病例的重要补充诊断手段,凸显了前沿检测技术在精准诊疗中的核心作用。
在年会上,眼科专家们在各论坛中分享前沿成果,横跨学科建设、管理创新与临床技术突破等多个维度,彰显了社会办医在专业领域的积淀,推动眼科医疗服务向更精准、更高效、更普惠方向迈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