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通讯员 王建国 王源海
在刚果(金)的加丹加高原上,一条弧形钴铜富矿带如金色绸带,从东南向西北蜿蜒横贯。从2008年拓荒起步时的星光点点,到如今成长为世界级特大型铜钴矿山的熠熠生辉,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耕耘十七载,将中国企业的矿业和基建智慧与非洲大地的资源禀赋深深融合。
华刚铜钴矿位于刚果(金)卢阿拉巴省科卢韦齐市,由6个矿段组成,项目启动初期面临着电力短缺、物资匮乏等多重挑战。2013年4月,华刚矿业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者们充分发挥中国中铁等建筑央企在基建领域的专业能力、技术实力,将世界前沿水平的现代科技与矿业开发生产体系深度融合,采用了8大项建筑业新型技术和16项绿色施工技术,仅用两年多时间,一个国际一流的矿山生产线初具规模,2016年全面实现达产达标,创造了非洲矿山建设的“中国速度”。
“中国速度”的奇迹并未止步。2020年5月,华刚矿业二期工程破土动工,仅用11个月就完成主干系统建设。2021年6月30日,首批阴极铜成功产出,非洲矿山建设的“中国速度”被再次刷新。
如今,踏入华刚矿业厂区,三条现代化生产线如巨龙横贯其间,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庞大的球磨机如同不知疲倦的钢铁巨兽,在轰鸣声中高速运转;电积车间内,12台全自动行车精准穿梭,13条机械臂灵活挥舞,阴极铜的定位、起吊、剥片、打包等一系列操作都在高度自动化的流程中高效完成。
业内专家调研时,曾对华刚矿业的生产工艺赞叹不已:“你们二期的硫化铜精矿富氧焙烧浸出后直接电积生产阴极铜的工艺,阴极铜A级率超90%,成本却仅为传统工艺的70%。”
“我们的这项生产工艺,在非洲铜钴矿湿法冶炼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对于处理同类型铜精矿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华刚矿业总工程师陈兴海介绍,这项科研成果荣获了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和非洲氧化矿选矿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发展,更对保障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短短数年间,华刚矿业在物资匮乏、疾病肆虐的非洲,按照中国的技术标准建立了集采、选、冶和焙烧制酸、水利发电于一体的现代化矿业生产全产业链。如今,这里每年采选总规模达900多万吨,阴极铜产量达25万吨。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