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以标杆场景“领航”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2025-08-01 17:27: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通过镜头捕捉患者异常变化,进行初步筛查;采用大数据比对判断患者体质;利用交互问答了解患者症状及背景信息……在7月30日举行的厦门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首场对接活动上,17家人工智能医疗企业通过实物演示,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患者服务、医院管理、临床诊疗等场景的创新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厦门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千行百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供需对接助推“技术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我们非常愿意与具身智能企业合作开发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帮助医生提高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对接会上,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媛介绍,该院已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了两个全球首款微创手术机器人,并希望在此次活动中与更多企业交流,拓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今年,围绕“智汇鹭岛、AI赋能”主题,厦门聚焦制造业、供应链、海洋、社会治理、医疗健康、动漫游戏等重点领域,将陆续举办11场行业对接会,加速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融合应用。

作为系列活动的首场,医疗专场对接会吸引近300名医疗机构代表、人工智能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与。多家企业展示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包括智能影像分析系统、远程诊疗平台以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等,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思路。

由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集合术前规划、术中追踪等功能,可实现亚毫米级手术操作。该公司临床技术服务部总监李新安介绍,该产品成果上市后已在多家医院应用推广,累计完成了160多例关节置换手术,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更精准了解医患需求,升级产品,并推广这一新应用。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厦门近期推出15条资金奖补政策,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和大模型应用推广,并持续搭建高效、精准对接平台,推动“技术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落地标杆场景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厦门港海通码头,由福建电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港口L4级智能机器人系统实现了无人操纵,自动吊装,作业效率最高可达每小时40箱。让这一庞大系统精准运行的,是布设在龙门吊上的20多个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及5G工业模组。该公司项目经理严志展介绍,基于传统吊装司机作业数据,该系统经过大量学习和训练后,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下精准定位和高效作业,显著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

此类标杆场景的打造不仅验证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价值,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目前,厦门以“政府搭台、场景开路、企业唱戏”的组合拳,在港口、医疗、制造等领域推出67个标杆场景、93项能力清单,旨在通过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明星企业,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截至2024年底,厦门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59家,产业规模达336亿元,形成涵盖算力基础设施、算法、数据、模型、终端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在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厦门位列第10。

从港口到病房,从制造到服务,厦门以标杆场景为支点,撬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下一阶段,厦门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协同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人才培育等,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转化为行业可用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