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7月30日,在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一场,4家企业讲述了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密码。
“在广西桂林,暴雨引发内涝,76台海信交通信号机清淤后均可正常使用,其中包括4台服役13年的老机器。这得益于我们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先进技术。”现场,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裁周钊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深耕智慧交通、智慧建筑行业,核心产品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软硬件系统,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国176个城市。今年4月,该公司推出面向城市交通行业的垂域大模型——“海信通途大模型”,深度赋能交通指挥调度、安全防控、拥堵治理等关键场景,目前已在青岛、武汉、镇江等多个城市开展应用。
“大模型技术正引领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我们将深耕用户需求场景,推动交通、建筑等行业的智能化跃迁。”周钊说。
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AI+制造”,赋能钢铁冶金、汽车装备、能源电力、工程建筑等行业领域。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是国内首款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大模型。
“我们通过平台化的方式,强化在底层算法、模型闭环、平台工程、场景落地等方面的能力,打造自主可控、行业领先的工业大模型技术和产品体系,为更多工业场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该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徐辉介绍。
“聚焦智慧城轨领域,我们研发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智慧城轨系统解决方案。”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宏宇介绍,他们联合17家地铁单位和18家产业单位组成共研体,研发智慧城轨垂域大模型及相关智能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在城轨垂域大模型领域的研发能力和经验,可以向港口、电厂等场景进行扩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赵宏宇说。
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智能”)是一家专注于精密传动装置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该公司主要从事人形机器人精密传动部件制造。
“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利用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开发,推动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国华智能副总经理刘锦玉表示。
(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