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作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种业被视作农业“芯片”,更是云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命脉。
7月31日,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云药种业发展”首批项目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启动。来自6个重点项目、28家参与单位的代表及省内外中药材种业专家围绕“标准引领·种业振兴·科技赋能”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当前,云南中药材产业虽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种业领域仍面临良种认定登记滞后、种源研发供应不足、种子种苗生产标准缺失等瓶颈问题。为此,云南省科技厅启动该重大专项,旨在通过科技赋能破解产业痛点,为“把云药培育成世界一流现代产业”的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该专项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下设6个重点项目分别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主持,联合云南省中药产业协会、省种子管理站、云南白药集团种业公司、国药种业有限公司等28家产学研单位共同实施。项目选取云当归、云木香、云茯苓、砂仁、滇黄精、滇龙胆、白及、红花、铁皮石斛、金钗石斛、草果、党参、粗茎秦艽共13个云药大品种,创新采用“一个品种+一个专家团队+一批种植基地”的科研范式,将“用新技术、育新品种、制好种子、繁好种苗”理念贯穿全链条,通过种子种苗健康检测、质量检验与追溯体系,从源头保障中药材种业专营与流通安全。
专项实施将重点围绕“十大云药”“十大健康资源”,聚焦四大关键领域: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方面,构建省级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库)技术体系,开展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挖掘重要性状关键基因,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库,夯实育种创新基础;在育种技术攻关领域,融合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突破性新品种,探索药用植物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在繁育技术应用上,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推进工厂化育苗,实现种苗规模化生产,建设现代化种苗基地;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以50个品种为重点,制定种子种苗鉴定检测、认证等通用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推动农林种业标准统一互认。
据介绍,通过专项实施,云南将力争在良种覆盖率、种业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为实现中药材产业“统一种植规划、统一种源研发、统一种植标准”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国中药材种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云南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