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8月1日,甘肃省的小学生张玮盛没有休息,在父母的陪伴下,不远千里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在当地举行的第十届济南“半岛杯”珠算精英荟吸引了他。与张玮盛一起来济南参会的,还有江苏、内蒙古、河北等国内省(区、市)以及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16支代表队。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众多的科技发明之一,在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培养了人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教授珠算,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桥梁。
记者注意到,开幕式现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外小选手互赠礼物——俄罗斯小选手安娜将绘有红场的套娃送给济南选手,换回一柄微雕红木算盘。安娜说:“这就像把智慧装进盒子带回家。”俄罗斯领队叶莲娜·舒梅伊科则表示:“珠算让我们理解中国思维,这是最珍贵的国际语言。”
首场常规项角逐于上午8时50分正式开始。选手们全神贯注,指尖在算盘上翻飞如电,竞技场内只闻算珠清脆密集的碰撞声。
来自山东省德州市的选手梁恩宇是当地五年级学生,他虽然年龄小,但练习珠算已经多年。在当天的竞技场上,他的手速让人吃惊。
“珠算之道,在于‘稳、准、快’。”作为本次竞技的主办方,烟台珠算心算学会会长徐功才告诉记者,从第一场常规项到第二场账表算,再到第三场珠译数,难度在加大。“账表算考验专注与精准,每一组数据、每一次拨珠,都考验着选手的能力。”徐功才表示,强基组的两场较量更是将比拼推向高潮,选手们在更高难度的运算中展现硬实力。
“本次盛会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竞技,更是珠算文化推广的契机。选手们的卓越表现,生动展现了珠心算启迪思维、磨砺意志、活跃脑力运动和传承文化的巨大价值。”徐功才说。
通过竞技激活非遗潜力,这是主办方的目的之一;通过角逐宣传文旅,这是济南市相关部门正在做的。
出席会议的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吴波已经筹划了一件大事,“我们开发了‘跟着算盘游济南’路线,让灵岩寺的千年古木与算盘榫卯工艺对话。”
从汉代的筹算发展到当今的超级计算,时代在变,但珠算这把中国最古老的计算器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迎合了人们的新需求,焕发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