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毅力
“网格员就是在社区内居住的党员干部、物业人员、居民代表等。”许昌市建安区许由街道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亚鹏点开许邻e家小程序,“你看,2号楼电梯故障,居民在手机上‘吹哨’了。”随即,信息即刻推送至物业和网格员,两小时后故障解除。
“服务进网格、事务网格办”,许昌市探索完善“党建+网格+大数据”等有效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7月29日,科技日报记者随同“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南省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许昌的城乡社区(村),探寻当地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
走进建安区许由街道幸福社区,记者看到这里的144个微网格,如神经网络般覆盖到社区3699户居民。
孙亚鹏介绍,该社区目前创新了“1+5+5+N”机制,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微网格员履行“宣、收、巡、调、跑”五项职责,凝聚党员、商户、退役军人等五方力量,孵化23个居民社团为社会治理注入活水。
此外,幸福社区还构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体系,确保“服务进网格、事务网格办”。社区的微网格员化身社区的“眼、嘴、腿”,推动居民诉求98%高效办结,成就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金字招牌。
城市社区的网格里涌动着治理活力,而在商户云集的商业街,另一种“自造血”模式正以诚信为纽带悄然生长——让商户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主体。
“多亏小田帮帮团,我的摊位纠纷三天就解决了。”禹州市颍川街道商贸社区,一位商户说道。这个拥有754户商户的商居社区,正用诚信商圈建设破解管理难题。
社区党支部书记田荔嘉说,商户得口碑,居民得实惠,治理不再等靠要。
顺应“互联网+社区治理”的新形势,社区还创新服务方式,打造共享直播间,为居民、商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综合服务——这里既是倾听民意的“拾音器”,也是商户卖货的“扩音器”。社区不仅以预约报名形式免费向有需要的商户开放直播间,帮助拓宽线上销售渠道,还成立直播团队,与苌庄镇“沐康堂”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通过“社区支书小田”抖音号直播宣传,架起助企服务的新桥梁。
同样的精细管理还体现在乡村。在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全村划分为7个片区、25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覆盖6—8户人家,由1名党员和1名群众代表担任“双管家”(网格长)。
曾经的张庄村,没山没水耕地少。河东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红松介绍:“我们村可利用资源少,钱也不多,曾经还是贫困村,但要想管理好,我就要管理的‘正能量’。”
正能量体现在“积分”上。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片区(网格)+积分”工作方式,将门前三包、参与公益活动转化为可量化的荣誉。
“每月评比、每季度表彰,激发了全村村民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石红松指着村民家门前的六星牌说,这就是“五美庭院”的晋级之路。
通过改造,村民一个个钱包鼓鼓,张庄村街道干净,居民素质提升,这是用“小积分”实现“大治理”的智慧。
从商贸社区的“直播助农”到幸福社区的“网格繁星”、张庄村的“积分兴村”,许昌用“微治理”针脚,在基层绣出城乡融合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