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国标实施

2025-08-02 14:23:5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8月1日,国家标准《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岷当归》(GB/T 45190—2025)正式实施。该国标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资源中心)、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的相关团队共同起草制定。

“作为我国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的首项国家标准,该国标的实施为规范道地药材生产、提升道地药材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该国标主要起草人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金廒介绍。

当归,源自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凭借其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卓越功效,素有“血中圣药”的美誉。

甘肃岷县及周边地区拥有长达1800多年的当归种植历史,“岷当归”以其上乘的品质和显著的药效,深受历代医家的推崇与赞誉。

目前,岷县的当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值约70亿元,不仅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当归的生产区域逐步向甘肃省临夏、武威等地以及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区扩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在当归的栽培、加工等环节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各地在栽培、加工过程中技术不规范现象频发,当归药材品质参差不齐,其道地性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岷当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国标的起草人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严辉介绍。

近20年来,段金廒教授团队专注于岷当归的品质形成机制和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展大量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段金廒介绍,该国标对岷当归的生产程序进行了明确界定,详细规定了其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采收、产地初加工和包装贮藏等各个阶段的操作规程,同时描述了生产记录与档案等追溯方法。

“该国标的出台,为岷当归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标准指引,对于保障药材品质、擦亮岷当归的金字招牌具有重要意义。”段金廒说,该国标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高品质方向升级,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