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8月2日,记者从山西大同土林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获悉,该基地近日宣布启动首届大同土林科普短视频竞赛。此次竞赛旨在加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大同土林的保护与宣传,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位于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杜庄村北的大同土林,曾是碧波荡漾的古湖泊遗迹。经过数十万年的风雨侵蚀,由风、水、沙等自然力量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土台、土柱、土崖和土岭。这些地貌成为黄土高原上引人入胜的地质画卷,展现了自然最原始的创造力。“数万年前,此地地质活动频繁,经过地表水流冲刷、土层风化、盐碱析出等过程,细小的土沟逐渐变宽,崩落离析后形成土壁或土柱,最终塑造了大同土林的独特景观。”云州区土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连捷解释道。
云州区土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得到当地政府支持,致力于科学保护土林的自然性、原真性和完整性,并积极打造“大同土林科普基地”品牌。2024年,大同土林地质公园被命名为国家级科普基地。田连捷说,“土林地质公园成为展示自然资源、科技成果,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树立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的重要场所。”
大同土林科普短视频竞赛主题为“解码土林奇观,传播地质之美”。参赛的短视频作品需符合以下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真实准确,弘扬时代精神;作品需为原创,且未参与过其他同类竞赛;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主流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发布日期为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9月15日期间。参赛的科普短视频作品征集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0日24时。有意者请将作品发送至邮箱:datongkepujidi@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土林科普短视频+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我们诚邀广大短视频爱好者、科普创作者积极参与,围绕大同土林的形成原理、地质特征、历史演变、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创作短视频。”田连捷表示,通过这一竞赛,期望能够普及土林科学知识,提升公众对土林的科学保护意识。
(山西大同土林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