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村里来了“洋工匠”

2025-08-04 13:08:5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在修缮好的堡门前打卡合影、向资深工匠鞠躬敬茶、围坐在农家小院探讨文物保护新路径……8月1日,来自全球的17名中外志愿者汇集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东泉镇东泉村,“2025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暨Z世代建造工坊”活动拉开帷幕。

活动期间,6名法国志愿者、1名墨西哥志愿者将与10名中国志愿者携手合作,对东泉村一座明代民居的门楼与围墙进行抢救性修复。未来,这里不仅会成为Z世代青年学习传统建筑修复手艺的“实践课堂”,还将化作中外遗产保护交流的“友谊窗口”。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从国际传播的独特视角出发,围绕山西低级别文物保护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深度报道、影像记录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山西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全球目光聚焦山西低级别文物的保护现状,凝聚起全社会保护历史遗存的强大力量。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介绍,自2010年在山西设立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项目以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鼓励全球青年积极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保存与推广,以宣传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平遥工作营已连续三年在东泉镇东泉村北堡开营,此前成功推动了北堡堡门及一处明末清初民居的修缮工作。2025年,该工作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项目,成为中法文化遗产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中外遗产保护合作。

“东泉镇古街古巷纵横交错,古堡古院鳞次栉比,充满了历史韵味。而东泉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拥有古堡10余座、古院落400多处,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董晓霞在致辞中说道。东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郝睿林同样表示,此次17名中外志愿者对东泉村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是东泉镇保护散落于乡间野巷文物资源的绝佳契机,将为全镇133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探索出全新思路。

活动还首次展示了2024年平遥营志愿者的成果——由破旧民居改造成的“孤独咖啡馆”。2024年,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平遥营的志愿者在东泉镇东泉村北堡修缮了这座民居,他们在保留古建筑结构和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地改造了闲置空间。如今,古朴典雅的古建筑装饰与现代艺术在这里巧妙碰撞,浓浓的咖啡香气弥漫其间。“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一处破旧民居,这真正做到了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希望我们今年的行动也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来自山西平遥的志愿者王新博期待地说。

本次活动由山西国际传播中心、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平遥县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是山西国际传播中心首次联合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开展的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