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专病能力建设,IBD规范诊疗项目启动

2025-08-04 16:03:2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8月1日,“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在京启动。作为IBD诊疗领域的首个系统性攻坚工程,项目聚焦规范专病管理、强化专病能力建设、推动认证实施,通过制定标准文件、构建双轨培训体系、推行分级认证,旨在推动全国IBD诊疗水平同质化跃升。

据介绍,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由于病因不明确存在误诊率高、长期治疗负担重等问题。《中国IBD蓝皮书》显示,近50%的克罗恩病患者需经2次以上就诊才能确诊,8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肠结核、肠梗阻等疾病,部分患者的误诊周期长达数年。

目前IBD专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据估算,全国IBD专科医生约1000人,临床服务能力缺口巨大。更严峻的是,基层诊疗能力薄弱,对生物制剂规范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等核心能力欠缺,可能导致“轻症拖重、重症乱治”,加重患者病情与治疗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专项能力提升项目”以全面提升我国IBD诊疗与管理水平为核心目标,通过规范诊疗、学科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推动临床诊疗质量迭代升级。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多方协作,推动专科人才培养与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更规范、更便捷的诊疗服务,真正从科学管理中获益。

陈旻湖建议,规范化诊疗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维度发力、持续性推进。例如,让文件标准真正融入各级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流程,避免“纸上共识”与临床实践脱节;分级评估不能仅停留在“授牌”层面,要通过动态考核监督合作单位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据了解,“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专项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在今年完成制定《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化学科建设细则及评估指标》及专病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及评估标准,并实现20个单位评估和600位人才评估。与此同时,该项目还将推进设立国家级别IBD专病管理行政机构,并设立IBD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专项能力提升专家组,负责研讨制定各项标准、牵头组织省级规范化培训及人才评估相关工作、进行省级规范化培训院际交流及合作单位评估等工作。

项目公益支持单位武田中国代理总裁刘燕表示,多年来,武田持续推进创新产品与先进诊疗应用于消化疾病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在药物创新、医生赋能、患者管理和数字化诊疗路径等多个层面积极探索,助力构建更加规范、可持续的诊疗体系。

(会议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