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由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举行第一期平顶仪式。作为香港特区政府“简约公屋”计划中规模最大、单位数量最多的工程,该项目的高效推进为房屋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高效的路径。
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的“简约公屋”计划,目标是在2027至2028年度前完成兴建约30000套公屋。“改善居住环境意义重大。世运道项目自2023年12月动工,仅用19个月即完成一期3栋17层住宅的主体结构建设,进度来之不易。”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说。
据介绍,启德世运道项目位于前启德机场旧址,周边涉及文物保护区域,且地下遗留大量机场结构和桩柱,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为兼顾文物保护要求与工程效率,承建该项目的中建香港团队因地制宜,分别采用“非撞击式打桩(大口径磨桩)”“撞击式打桩(工字桩)”施工方案,其中撞击式打桩桩柱平均深约55米,非撞击式打桩最深接近90米。施工高峰期,中建香港投入超过30部桩机同步作业,并优化后续大规模桩帽施工流程。在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创新应用“铁模加铝模混搭”工法,显著提升施工效率。
此外,启德世运道项目从启动之初就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高效缓解住房供应的迫切需求,同时要探索实践建筑工业化的“香港模式”。为此,项目团队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优势,将约70%的工序前置至珠海、江门等地的房屋智造工厂完成,通过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保障品质。
在施工现场,项目团队还创造性设计了高精度柔性结构体系与新型模块连接节点技术,实现“30分钟安装一模块”“3天建成一层”的建造速度,使项目一期从开工到完工,较传统建造方式周期缩短近60%。、
在智能化等方面,中建香港自主研发C-SMART工程管理数字平台实现了人员、物资、进度、流程的全方位智慧化、精细化管理,物资从工厂到工地全程“一键可查”。项目采用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支持100%拆卸及重复利用,可有效减少建筑废弃物,为探索循环建筑体系、践行绿色建造理念、助力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示范。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