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西省文物局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光寺的档案进行了全面整理,工作内容包括文字、图纸、照片、拓片、摹本、保护规划及工程方案、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资料、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行政管理文件、相关论文等。
2019年,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高度重视佛光寺文物安全工作,以现有纸质版“四有档案”为基础资料,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成立联合工作组,于当年7月7日正式进场,对佛光寺“四有档案”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升级。
2019年、2020年、2021年三个工作季,联合工作组分两期完成佛光寺及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墓塔、彩塑、壁画、题记、经幢、碑碣及附属文物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同时,工作组将既往佛光寺纸质“四有档案”重新进行数字化翻拍,并按照原有四有档案目录卷宗整理方式整理与归类,进行数字存档。与此同时,联合团队内业的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写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经统计,一期、二期、三期的工作共采集与处理数据约15TB。
这次佛光寺“四有档案”数字化升级工作,是继梁思成先生1937年工作之后第二次整体性的全面调查,更是一次数字时代的佛光寺全新调查。此次调查获得的成果及其工作方法论,在进行学术整理的同时,具有向公众展示的必要性。11TB的数字化宝库是佛光寺文化符号走出五台山、走出山西的大好时机。因此,在数据成果完成后,工作组就一直酝酿启动项目成果展览事宜,并上报山西省文物局获准展览立项。
2021年6月28日《佛光寺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成果暨五台山唐代佛教文物展项目》正式落地。这是山西忻州五台山佛光寺“四有档案”数字化升级项目后,浙江大学再度与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通过展陈的方式将佛光寺实体文物向数字化状态转变的工作成果向世人首次展示和发布。
2021年初,“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巡回展览计划,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批示。巡回展览首站安排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第二站就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这个展览的每一站,都通过安排特色单元,展示并呈现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持续从事的地面以上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因此,《佛光寺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成果暨五台山唐代佛教文物展项目》成果,被吸纳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站展览中的一个独特单元,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第三展厅展出。
这也是浙江大学将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活化利用的完整实例,更是在数字化时代,使“藏在深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书本中的文字”超越类别,跨越时空,在当代重生的一次尝试。事实上,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出的部分唐代画作中,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唐代建筑的具体描绘,这些元素与中国现存于地面上的、唯一的唐木构殿堂——佛光寺一一呼应。因此,佛光寺数字化成果展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独特单元的不二之选。
2021年11月2日,作为“大系”巡展浙大站的核心组成部分的“佛光寺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成果”,被冠以“无界之境”之名,一同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观感体验,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科技日报记者韩荣综合整理,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