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8月1日,陕西西安出台《西安市促进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该政策立足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出一系列高含金量奖补措施,其中对新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的企业,给予高达100万元的一次性重奖。
《细则》聚焦于打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针对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题,《细则》对高价值专利产出和开放许可活跃的高校院所给予最高30万元年度奖励,并大力支持专利“就地转化”。企业承接高校院所专利成果,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服务机构成功撮合交易,最高奖50万元。尤为瞩目的是,对经审定的初创科技企业(注册3年内)专利产业化项目,直接给予80万元资助,重点聚焦推动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
强化创新全周期的要素保障是另一大亮点。在金融服务方面,《细则》首次明确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ABS/ABN),企业可按融资额3%获最高100万元补贴,为轻资产科创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及费用补贴最高20万元。同时,对成效突出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最高奖励200万元。
据悉,《细则》是落实今年3月西安出台的《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保护若干措施》的配套实操文件,两者共同构成“顶层设计+落地细则”的政策闭环。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促进处处长赖静表示,其百万级重奖和证券化、产业化支持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将深度赋能西安“双中心”建设和秦创原平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