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8月5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获悉,由该所联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制的我国首个可无人机部署的雨量站“雨神-1号”正式启用。其监测数据已接入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并融入四川省自然灾害动态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将助力提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多灾种的监测预警与服务能力。
据了解,在我国,众多山洪、泥石流形成区位于无人区,这些区域交通、通信及维护条件受限,导致降雨监测难度大。以四川为例,西部地区因高山林立,雨量站密度显著低于中东部地区。而在载重几十千克的无人机已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减灾所牵头研制的“雨神-1号”,通过无人机部署可显著降低无人区雨量站建设难度,弥补监测能力短板。
“雨神-1号”的部署过程体现了智能化特点:无人机将其携带至方圆10米无树木覆盖区域降落后,设备可自主进行姿态调整,确保雨量计保持水平,随后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即便在无地面通信的环境中,该雨量站仍能依托北斗卫星将监测数据传递至预警中心,为滑坡、山洪、泥石流预警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介绍,该成果是在四川省政府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下取得的。四川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许多灾害形成区位于无人区,常出现村庄、道路、电力设施受威胁但周边未监测到强降雨的情况。例如2023年6月27日凌晨,汶川县因无人区短时强降雨引发两处山洪泥石流,造成4人遇难、3人失联。此外,电力设施常分布于无人区,对地质不稳定区域加强雨量及地质变化监测,对保障电网安全至关重要。
王暾表示,“雨神-1号”的规模化应用,结合四川省政府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所包含的新一代基于卫星、雷达和雨量站的降雨估测预测技术平台,将有效提升山洪、泥石流、滑坡的临灾监测与渐进式预警能力,为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包括电网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