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房琳琳
当采访车缓缓驶入位于杭州市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茧SPACE产业园,一座现代化产业楼宇映入眼帘,路面整洁、园区内人流有序,绿色发展氛围扑面而来。
8月5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杭州市临平区。
茧SPACE产业园区是临平区重点打造的绿色场景示范应用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绿港”建设的关键“落子”。作为杭州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临平区于去年11月启动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战场的“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将茧SPACE产业园在内的一批产业平台列入绿色场景示范应用重点。
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绿港”启动首年就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吸引73家优质企业入驻,生态圈整体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
“这不是从零开始的创业,而是三十年产业积淀的厚积薄发。”杭州市临平区经科局副局长戴劲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介绍道,“自1993年经开区成立以来,这里已培育出完备的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及节能装备制造产业,为‘中国绿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平区经科局绿色转型科工作人员任政进一步向记者阐释:“‘中国绿港’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园区概念,更是一种组团式发展的绿色产业战略。”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运达风电、南都电源、德海艾科等龙头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其中,运达风电作为全国行业亚军,带动了2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南都电源的大型集装箱电池与德海艾科的钒液流电池技术互为补充。维盛科技的光伏支架和上月新能源的柔性组件则开辟了差异化发展路径。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启动以来,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在2024年实现绿色能源产业产值531.82亿元,继续位列全市第一;2025年1—6月绿色能源产业产值264.07亿元,增幅17.46%。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5月,杭汽轮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彰显了“中国绿港”的创新能力。
走进今天的临平,这种“不设限”的发展理念正在重塑产业空间格局。“中国绿港”的产业集聚效应让绿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在交流中释放活力,在碰撞中迸发创新火花。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要素的持续汇聚,“中国绿港”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绿色动能。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