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冷孝伟 田国庆
侵华日军修建仓库时立下的“昭和碑”,战败撤离时炸毁的“地下堡”,站岗执勤时使用的炮楼及岗亭……在联勤保障部队某综合仓库营区,遍布承载沉重历史记忆的战争遗存。而如今,这里已成为新时代的保障堡垒。
可视化管理、数字化仓储、自动化收发……在仓库各个营区,各种信息化系统既自成一体,又互联互通形成整体。发展智能化、无人化保障手段,已成为仓库加快向战转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该仓库领导赵冠军介绍:“现代战争节奏转换快、资源消耗大,包括军械、油料、被装在内的综合保障必须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对接’转变,确保有任务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
某年隆冬时节,某作战部队突然接到上级下达的72小时长途机动赶赴某地域参加军事演习的指令。接到命令后,仓库官兵跑步进入保障战位,各种新式装备逐一登场,一场快速高效的保障之战提前打响,各种物资高效运抵某地域,演习如期开展。
“物资迅速补给到位,作战能力水涨船高。”该部队领导事后感谢道。
记者了解到,除了“前出保障”及时到位外,在仓库的各个营区,可视化系统能实现24小时、360度无死角全覆盖。与此同时,他们还在仓库内加装了“鹰眼”安防系统,可支持火点、烟雾远程观察,节约了营区巡逻的人力和装备成本,提高了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现时效。
以科技力助推保障力转型升级带来的喜人变化还有不少:在被装供应保障现场,官兵依托立体库储存和自动化系统平台,配合机械化设备,有序输入指令,紧接着质检、清点、出货,满载“特急件”的物资很快从仓库发出;收发系统实现自动数据采集和分布式储存,收发情况、库存数量一目了然;综合保障指挥平台平稳运行,为科学决策、高效指挥、精准保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全军装备现场会上,由官兵们自主研发的“轻武器储供精细化管理平台”,获得上级领导表扬。
仓库领导申绪利表示,从日军侵略的战争罪证到新时代的保障堡垒,该综合仓库营区的变迁是一部从历史汲取力量、锻造保障硬功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