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均
协作机器人成艾灸“行家里手”,迅速完成穴位定位;智能管道爬行打磨机器人钻入直径仅1米的管道,作业不用再担心有毒气体……在日前举行的2025 SIA上海国际智能工厂展上,各类机器人大显神通。
在以“数智赋能·智造未来”为主题的本届展会上,1000多家企业携各式协作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亮相,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场景中的智能化应用,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
展会同期举行多场论坛,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和主流厂商展示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分享智能制造发展的前沿趋势、典型案例与实施策略。
图为广东赛韦达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电动夹爪产品。 科技日报记者 李均摄
“智力”“体力”双升级
根据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披露的数据,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这组数据彰显了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在技术和服务层面的长足进步。
当前,智能化已成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AI技术,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对复杂环境和任务的自主感知、分析和决策。
在上海载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台,销售主管侯林深正在向客户推介公司新研发的智能管道爬行打磨机器人。它包含本体、履带结构、调节结构,通过将AI整合至“大脑”,实现计算机视觉、力度控制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侯林深说,过去,要将管道内的焊疤、铁锈打磨抛光,工人只能钻进直径约为1米的管道施工,空间局促,有时还得面对有害气体或液体的侵袭,危险系数较高。现在,技术人员可操控智能管道爬行打磨机器人进入管道作业,工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
AI拥有深度学习的“智力”,工业机器人则有不知疲倦的“体力”,两者结合,前景不凡。
展会上,佛山市指擎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复合机器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该产品采用机器人操作系统控制器和协作机器人系统的双脑架构,确保动作准确流畅。同时,通过接入多模态大模型,它能理解环境、规划行动,完成自动追踪抓取、物品图像识别等各种工作。
该公司总经理刘一流介绍,这款工业机器人能在0℃—50℃的环境下工作,其重复定位精度为正负0.05毫米,能自主避障、自动绕行、自主上下楼梯,可在搬运、分拣、产线配送、智能巡检等领域大显身手。
价值链垂直整合发展
本届展会,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正通过寻求上下游全价值链的垂直整合发展,为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半导体等行业提供差异化定制服务。
电动夹爪是一种通过电力驱动的自动化夹持装置,用于抓取、搬运或固定物体,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目前,电动夹爪在国内机器人市场的渗透率较低,仅占6%。
虽然小众,但电动夹爪具备较强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潜力。
科技日报记者看到,在广东赛韦达科技有限公司展台,一款电动夹爪灵活抓取物体。它采用精准力控和位置控制技术,解决了非标设计与旋转绕线难题,可实现同步旋转与无限抓取。该公司产品经理何凯介绍,这款夹爪开合时间仅需0.2秒,旋转精度为正负0.05度,夹爪精度为正负0.02毫米,运行噪声小于65分贝,已在医疗自动化、信息家电、新能源等下游产业链中广泛应用。
不仅电动夹爪领域,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发展,使厂商能提供更具成本和技术优势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提升市场份额与竞争力。
不久前,亿凯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华沿机器人(江苏)有限公司就协作机器人应用达成深度合作。前者通过在自家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上集成后者的机器人技术,在机床上下料、喷涂等领域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帮助下游客户实现快速部署和运用。“目前,集成我们双方各自优势的产品,已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信息家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可以说,通过上下游全价值链垂直整合发展,两家企业抱团取暖,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亿凯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金宁锋说。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预测,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40万台,市场规模有望升至1500亿元。
应用场景持续扩容
机器人不仅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还拓展至民生领域,不断延伸应用边界。
在焜傲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展台,众多观众排队体验艾灸机器人的手法。当工作人员选定艾灸模式后,机械臂随即缓缓移动,通过3D视觉传感器精准扫描人体轮廓,如老中医般娴熟定位穴位。“我们将人体和穴位模型预设在程序里,再通过3D视觉拍照匹配。这就如同为艾灸机器人装上‘眼睛’和‘手’,无论顾客身材如何,都能实现精准定位,定制专业艾灸方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传统艾灸的最大痛点莫过于艾烟弥漫,对呼吸道疾病患者极不友好。焜傲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靳斯杰介绍,这款艾灸机器人采用石墨烯净化技术,即时净化艾灸产生的烟雾,只保留艾草香气。目前,该设备已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证,在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的医疗场景中投用。
除了大健康、新零售场景,焜傲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布局。“我们以协作机器人为主导,推出了一批‘应用场景+’产品,深度服务工厂焊接、打磨、移动搬运等场景。”靳斯杰说。
展会上各类机器人同台竞技,折射出我国机器人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各行业需求增长的多重利好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