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夏凡
在乐清市正泰量测产业园的屋顶上,成片的光伏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该园区建成了光储一体化智能系统,年发电量约113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64吨、节省电费超百万元。8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乐清市,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碳排放管理员”林士勇说,国网温州供电公司与正泰等合作推进碳计量技术研究,为乐清市产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2024年,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林士勇说,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近零碳能源数智技术实验室,参与绿色设计产品标准编制超百项,实现市场准入、产品认证、政府管理互联互通,全面支持碳核算、碳普惠、碳金融等多种涉碳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算碳、评碳、降碳”,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场景应用于一体的碳管理创新载体。截至今年7月底,已承担“双碳”领域科技项目16个。
在科技和标准等创新基础上,国网温州供电公司探索构建区域碳足迹管理体系,建成全国首个区域级集群产业碳足迹核算体系,率先引用国家标准,融合大数据开展碳足迹标准、方法、数据库与工具一体化建设,完成50余家企业、超1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涵盖小型断路器、电能表等8个品类,核算数量位居浙江省前列,为全省同类工作提供了“乐清经验”。
林士勇说,为推动电气产品绿色发展,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还协同乐清市政府、电气行业企业发布全国首个《电力电气产品碳标签评价通则》团体标准,构建“碳披露—减碳—低碳”三级评价体系,填补国内电气行业碳足迹评价空白。
(国网温州供电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