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夏凡
鼓励引导企业加快产品节能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技改项目1105个;迭代更新绿色低碳工厂和园区的评价标准,率全省之先创新导入“碳维度”,增设碳足迹、绿电绿证、近零碳创建等附加分……8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乐清,乐清市经信局经济运行和规划科(绿色制造和低碳产业科)负责人叶昱廷说,乐清通过培育“零碳(近零碳)工厂”,投资21亿元打造浙江省首个“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实验室”,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乐清是全国闻名的“中国电器之都”、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叶昱廷说,乐清以入选全省首批产业转型类低碳试点县为契机,在全国率先出台县级“零碳(近零碳)工厂”评价体系和奖励政策,从能耗、产品、能源利用等14个维度对企业绿色转型开展综合评估,培养“零碳(近零碳)工厂”。乐清还对实施智能化技改低碳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叠加奖励:对年节能量超50吨标煤的企业,在技改补助基础上追加2%补贴;对获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工厂、供应链、产品的单位,给予10万—100万元奖励。
据统计,2021年至今,乐清已为187家企业发放节能补助资金5990万元。
为了真金白银地推动“零碳”发展,乐清还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和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发展低碳信贷、债券及基金等业态,推出“气候贷”等产品。2024年末,实现绿色贷款余额502.8亿元,新增154亿元,增速44.15%。在全省首创“数据得地”,将碳效指标创新融入评价体系,优先保障高碳效企业用地需求,近两年为高碳效企业供地1500亩。
在“零碳”理念的支持下,乐清2024年实现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产值729.5亿元,在温州占比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145.4亿元,增速17.2%,同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至每万元0.35吨标煤,同比下降1.3%,低于全省平均62个百分点。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