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核能的未来在少年、在青年,‘魅力之光’是核能公众沟通的典范,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激励青少年投身核能事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下一代科技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核聚变研究专家彭先觉在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核科普夏令营暨国际公众沟通活动中如此说道。
8月8日,中国核电联合相关方共同主办,海南核电承办的第十三届“魅力之光”全国核科普夏令营暨国际公众沟通活动在海南核电闭幕,活动通过国内外行业专家主旨演讲、《沟通无界 核创未来》国际公众沟通倡议发布、沙龙对话、“魅力之光”十佳核科普讲解员展示等环节,集中分享中国特色最新核能公众沟通和核能科普实践成果,汇聚核能公众沟通的全球智慧,点亮青年学子心中追求核能未来的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聚变研究专家彭先觉为活动做总结点评,中国核电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张红军致闭幕辞,海南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智刚、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晓峰分别代表承办单位及指导单位致辞,WANO东京中心公众沟通与国际事务部总监保罗·詹姆斯(Paul James)代表相关方发来视频致辞。
活动还举行了“玲龙一号”IP形象发布,“魅力之光”核科普讲解员风采展示及颁奖活动,并授予海南核电“中国核电核谐之美实践基地”的称号。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核电发展中心,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海南省,昌江县等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出席活动,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的营员及媒体观摩员150多人,来自缅甸、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科特迪瓦、索马里5个国家的海南大学留学生代表,10名第五届“魅力之光”全国核科普讲解大赛的优秀讲解员代表现场见证活动。
本次夏令营活动共为期五天四夜,在开营仪式环节,营员们现场倾听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Prof. David G. Evans)《另辟蹊径:扩大科普的影响范围》、海南核电总工程师陈建新《探秘核能世界》、上海市科技馆助理研究员肖南燕《传递自然之声:我的科普“传声筒”养成记》等讲座,随后参观海南省文化馆(海南省非遗中心)、海南省博物馆,在感受历史厚重底蕴的同时,也触摸到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脉搏。
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营员们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奋斗精神,在心中种下崇敬与奋进的火种。在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研学基地,营员们亲手制作手工齿轮转动间,探寻到超算为航天器导航、计算轨道的奥秘,体验“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传承。在海南核电现场及周边,身临其境感受“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建设现场和绿色娘子军的先进事迹,一同探索核电的奥秘,感受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魅力。
活动中,主办方还邀请海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张华教授为营员们开展医疗应急科普讲座,以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营员们的自我保护和人身意外风险防范能力。
8月7日在夏令营的闭营晚会上,营员们登台交流,用精彩的表演抒发青春志向,定格下无数美好瞬间。本次活动中还通过推荐评选及投票产生了20名“最佳营员”及5名“最佳人气营员”。
(中国核电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