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学院深耕海洋:苦练内功,攻关科研成果补齐海洋产业短板

2025-08-11 12:04:0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近日,烟台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烟职)教授王影东与烟台丰卓白云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签约,前者将攻关“专用消防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为后者解决发展痛点。

这是烟职用职教成果补上海洋产业链短板的最新尝试。

对沿海城市烟台来说,海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该校依靠服务向海经济和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办学特色,凭借长期在海工装备、海洋防腐、海洋生物、海洋渔业等涉海领域的众多科研团队,聚焦烟台16条重点产业链,摸清痛点,定向发力,近三年从海洋领域获得的横向经费达700余万元,产生经济效益超7000多万元。

在真实场景中锻炼“真本事”

8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在烟职200平方米的船舶设计研发中心里看到,学生们正依据当下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船体、管路的三维建模……这是烟台市首个校企共建船舶设计研发中心。前不久,烟职船舶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在这里完成了200客位豪华客船的设计任务。

上述中心的建成,是烟职与合作伙伴烟台航润船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润船舶)携手努力的结果。

航润船舶总经理章小松是烟职的老朋友了。他告诉记者:“烟职传授船舶理论知识,我们企业提供真实实习项目,把教学、生产、职业培训相结合,教学环境与实习环境融为一体,将学生与岗位之间有效衔接,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在烟职,校企联手搭建平台的情况比比皆是。该校坚持“引企入校、真实场景、实战演练”的思路,企业把真实的项目和资源引入学校,教师发挥科研优势,联合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学生通过实战演练,真正提升了技术技能,实现“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目标。

据了解,在深度分析《烟台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烟台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之后,烟职对专业优势和科技资源进行了梳理,确定了靶向服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旅游业等高契合度产业,按照产业发展关键需求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创新团队,打造需求导向的技术攻关团队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在上述思路下,烟职引企入校、反哺教学,引进多项船舶设计技术服务项目,“项目式教学”启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校企联合培养船舶专业设计人员210人,30名优秀毕业生就职于烟台各大中型船舶设计公司,探索形成了“引企入校,校企共育”新的育人模式,打造了“立足烟台、服务全国”的船舶设计人才培养高地。

13支科研团队在海洋领域“特别能战斗”

“80M趸船设计研发项目,解决了青岛湾景区码头游船和游艇停泊杂乱的问题,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500余万元。”王影东说。看得出,上述项目是他的骄傲,其牵头的船舶设计团队近三年到账横向研发经费近500万元,产生经济效益超5000余万元。

据了解,海洋产业包含的细分产业复杂且繁多,如何抓住重点?烟职党委委员、副校长邢勤告诉记者,我们从专业需求凝练到海工装备、高端化工、海洋生态“创新三核”,三核驱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获批海工装备绿色智能制造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和烟台市海工装备防腐防污重点实验室等6个市级以上高水平研发中心和2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源”促“策”,全面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该校组建了13支博士科研团队,建设50个国家、省、市、校四级研发平台,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近年来,该校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额近2亿元,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登上了“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行榜50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博士团队“特别能战斗”。比如邢勤领衔组建的热冲压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团队与东仪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立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三维超分辨分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研制与产业化”,立项经费1050万元;王仲勋博士所在的海工防腐重点实验室揭榜挂帅与烟台市海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大项目,立项经费300万元,双方合作申报获批烟台市工程研发中心……

如今,烟职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烟台海洋产业链需求高度契合,助力烟台海洋产业实现了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烟职党委书记陈新姿表示:“我们将继续锚定海洋强市建设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机制,让专业设置跟着产业需求走、人才培养围着实践创新转,把烟职的‘人才链’更紧密地嵌入烟台海洋产业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中,让学校的科研成果扎根这片海洋经济沃土。”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